约翰福音
经文:约1:19-51
主题:施洗约翰的见证
被召门徒的见证
焦点:一个真正的见证者的工作
大纲:
二.公开的事工(1:19-12:50)
(道显给世人并被世人弃绝)
A. 作事工的预备(1:19-2:22)
1. 施洗约翰的见证(1:19-34)
a. 基督作为应许的救主弥赛亚(19-28)
b. 基督作为被牺牲的神的羔羊(29-34)
2. 被呼召之门徒的见证(1:35-51)
观察与注释:
施洗约翰的见证(1:19-34)
1. 在1:6-8中讲到施洗约翰的作用,有三个关于他的陈述:
1) 他是“从神那里差来的”
2) 他来“为光作见证”
3) “他不是那光”。
作者在1:19-34又回头更详细地解释了这位施洗者本人及他的作用。
2. 施洗约翰对耶稣的见证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作者指出的第一个见证者。注意:正是当时的宗教体系(“犹太人”)试图确定约翰的身份。也许你还记得在符类福音书中记载的约翰的信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3:1-2),它对这个宗教群体产生了极大的扰动。约翰福音在这方面的独到贡献是:不仅指出耶稣的为王的身份,还指出他所担任的救赎者角色(1:29)。
3. 施洗约翰并没有直接回答“你是谁”这个问题,反而代之以一个坚决的、加倍的表白,说明他不是谁:“我不是基督”(1:20)。基督意味着“受膏者”(一个头衔),在新约中等价于旧约希伯来语的“弥赛亚”。由于以色列对弥赛亚的到来抱以极大的期望(见路2:25, 38),所以他们的宗教领袖试图搞清约翰的确切身份就不足为奇了。
4. 既然约翰不是弥赛亚,犹太人便认为他应该是以利亚(见玛4:5),或者是摩西在申18:15中所说的“那位先知”,一个摩西式的拯救者(1:21)。对于这两个问题,约翰都给出一个断然的回答:“不是!”注意:耶稣就是申命记所指的“那位先知”,而约翰的工作是与以利亚相似的(见路1:13-17)。
5. 被差到约翰那儿的使者需要一个回答,好去报告他们的主人,所以他们要求约翰告诉他们一些关于他自己的事(1:22-23)。
6. 从23节开始,施洗约翰对他和耶稣的事工给出了确切的定位,非常值得注意。他一再把犹太人指向耶稣,而不是自己。他只是一个先行者,一个为耶稣作见证的发言人。
7. 施洗约翰直接引用赛40:3,将他的工作与玛3:1和4:5中的预言联系起来。其基本思想就是:将有一个人从神那里来(见约1:6)为弥赛亚准备(或修直、铺平)道路,而约翰声明自己就是那个人(1:23)。
8. 然而,法利赛人并不满意,开始对约翰靠什么权威施洗提出质疑(1:24-25)。约翰则再一次把他们指向将来的那一位──耶稣(1:26-27)。
约翰的洗礼只是用水,不能使人得救。其目的是公开地认同于约翰的信息,就是同意必须悔改,才能使罪得赦免,并且期待救主的到来(见路3:3-17)。实际上,约翰暗示说:即将到来的那一位将要用一种并非是水的东西来为人施洗(即圣灵,见1:33)。
9. 施洗约翰在1:29-34中对他宣告即将到来的那一位作出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断言。约翰说耶稣是──
1) “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1:29; 又见彼前1:19, 2:24; 启5:6, 12)。
这里约翰指出耶稣是那位一次献祭而竟全功,赎去一切世人的一切罪孽的救赎祭。其旧约形象是逾越节的羔羊(出12)、亚伯拉罕献上以撒(创22)、赎罪日(利16,特别是21, 22节)、以及受苦的仆人(赛53:4-7)。
2) “本来在我以前”(1:30)。
这里施洗约翰指出耶稣就是那伟大的“我是”(自有永有者)指他的永存性(见8:58)。注意约翰比耶稣早出生6个月(见路1-2)。
3) “是用圣灵施洗的”(1:33)。
在这里约翰把耶稣与对弥赛亚的预言联系起来(见路4:18;赛61:1;徒10:38),就是那带着圣灵的能力而来的人。
4) “这是神的儿子”(1:34)。
在此约翰正面地宣告基督的神性。
10. 不要忽略这一事实:约翰知道耶稣是谁完全是出于神的启示(1:31, 33; 另见太16:17及林前 2:14)。
11. 还应注意:约翰福音没有讲耶稣被约翰施洗,而是肯定了圣灵降临在基督身上这一记号,它证明了基督的身份。
从这里开始,约翰福音将把重点指向耶稣,因为施洗者宣告“我看见了,就证明…”(1:34),他的确做到了。
被呼召之门徒的见证(1:35-51)
12. 这一部分的目的与其说是记载耶稣对门徒的呼召,不如说是记叙他们如何也作了耶稣的见证人,通过两个途径:
1) 成为他的门徒,而不是约翰的门徒;
2) 个人宣告耶稣是谁。
跟随耶稣总是伴随着要改变个人的效忠对象。
13. 施洗约翰向以前一样继续将人们指向耶稣,当他再次说出“看哪,这是神的羔羊”(1:35-37)时,他的两名门徒跟从了耶稣。
14. 注意是耶稣先开始说话的,他问他们:“你们要什么?”也许是出于胆怯或窘迫,他们回答:“拉比,在哪里住?”很明显其实他们正是在找他!耶稣的邀请是他惯有的样子:“你们来看”(原文的语序是“跟我来,你们就会看见”)。他们照样作了(1:38)。按照圣经,顺服乃在启蒙之先(先决定顺服,才可能明白;见7:17)。
15. 在约翰福音中,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是第一个有名有姓的门徒。两人中另一个人的身份没有特别指明(1:40)。
16. 当一个人真的“来到”耶稣面前,而且耶稣是谁的真相已在他脑子里被显明时,唯一本能的反应就会是立即去告诉他人自己的发现。安得烈便径直到他的兄弟西门彼得那里,告之“我们遇见弥赛亚了”(1:41; 另见4:29, 42)。安得烈肯定耶稣的身份,一丁点儿犹豫都没有。
17. 当安得烈把西门带到耶稣面前时,耶稣再一次采取主动,先叫出他的名字(西门),并宣布他要被称作“矶法”(注:这是亚兰文,当时中东的通用语言,很可能是西门的家乡话),意思是“彼得”(注:这是希腊文,当时世界上的通用语言),即一块石头(附注:小石头petros〔彼特罗斯〕,基督将在上面建立教会的“磐石”是用的另一个字petra〔彼特拉〕,见太16:16-18)。随着福音叙述的展开,我们可以看到:彼得的表现实在不像是一块石头!有人解释说耶稣对彼得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并称先他为石头,直到他真的成为一块石头!
18. 在第一章结束时耶稣与拿但业见面的情节是整个圣经中最有趣而难解的段落之一。当耶稣呼召腓力时,只简单地说了一句“来跟了我吧!”(1:43)腓力便像安得烈一样去告诉了他的兄弟拿但业(1:45)。
腓力向拿但业指出旧约中众先知对弥赛亚的预言,并直接将“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与之联系起来(1:45; 另见路24:27, 44)。腓力显然对耶稣知之甚多,但是,拿但业在起初持着怀疑态度,不相信拿撒勒能出弥赛亚。很明显,他知道那个预言,就是弥赛亚应该出生在犹大的伯利恒,而不是名声欠佳的加利利的拿撒勒。他所不知的是:耶稣正是出生在伯利恒,并在逃往埃及后与他的家人一起定居在拿撒勒(见7:52,以及太2:22-23)。腓力借用耶稣的话说了句“你来看”(1:45-47)。拿但业真的来了。
19. 与前面一样,耶稣先开始了这场对话,他一望即知拿但业的内心,发现他心里没有诡诈,这曾是犹太人先父(族长)之一雅各的性格特征。实际上,耶稣这句话实际上是说:这是一个“雅各的儿子”(以色列人),但是并不像雅各(1:47)。拿但业听了当然很惊讶,他的回应与撒玛利亚妇人十分相似(1:48, 4:19)。
20. “在无花果树下”也许是一个修辞手法,表示一个人正在默想神的道。它更可能是指腓力找到拿但业的地方。耶稣表明了他的神性(在此指他的全知性〔无所不知〕)在他作人间事工的过程中只被部分(而不是全部)遮盖(见腓2:5-11的“虚己”)。当腓力站在无花果树下时,他也许正在读创世纪28章关于雅各的事,因此耶稣才故意提到47和51节的内容。(附注:另一种解释是:无花果树一直是以色列、犹太人、尤其是拉比学校的象征,耶稣或许在说他知道拿但业上过拉比学校)。
21. 拿但业在1:49中对耶稣身份的断言是令人惊骇的。事实上,耶稣或许怀疑拿但业是否真正理解了他说的话的意义。耶稣实际上是说:你还没有看见任何大事呢!──等你将来看到那真正证明“我是”谁 (自有永有的)的七个神迹记号的时候吧(1:50)。
22. 这里提到创28章中的异象“雅各的梯子”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如果说天使是旧约(摩西律法)的中保(创28:12;来12:22-23; 加3:19)的话,那么耶稣则是新约的唯一中保(来12:24; 提前2:5)。请再与1:17中的陈述相比较。既然基督已经来临,通向神的路就惟有他一条。
23. 根据约翰福音,准备阶段到此结束,耶稣即将开始证明他自己的身份,首先通过在加利利的迦拿所行的第一个神迹记号(约翰福音一共记载了七个)。
指导研经题
约1:19-51
1. 你在施洗约翰的事工与今天的信徒之间看到了什么相似性?(见林后5:18-21)
2. 你能否发现施洗约翰身上有何关键品质,使耶稣看他为大?
3. 请填空:受水洗礼的核心涵义就是:个人_亲____地_认____于一个____和他所传讲的_信_____。
4. 如果一个人要真正地跟随耶稣,什么是永远必须要求的?
5. 根据约1:35-51,人必须信耶稣的什么?(见约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