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以斯拉記

經文: 以斯拉記1:1-2:70

 主題: 從被擄中歸回的人

 重點: 敬拜的優先

 大綱:

 一.所羅巴伯率領第一批人歸回(1:1-6:22)

1.    古列的通告(1:1-11)

2.    歸回的人民(2:1-70)

1) 領袖(1-2)

1.    家族(3-20)

2.    各城居民(21-35)

3.    祭司(36-39)

4.    利未人(40-42)

5.    殿役(43-54)

6.    所羅門僕人的後裔(55-58)

7.    不能指明宗族的人(59-63)

8.    數目總括(64-70)

 觀察和註釋:以斯拉記1:1-2:70

 古列的通告(1:1-11)

1.    波斯王古列在主前539年征服了巴比倫(見但5:30-31;10:1),並在主前538年下了詔令叫猶太人歸回。很有可能古列就是「瑪代人大利烏」(這是他在巴比倫的登基號);也有可能「瑪代族人亞哈隨魯的兒子大利烏立為迦勒底國的王」(但9:1)是指被古列王指派管理巴比倫的省長古巴魯,巴比倫當時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省。 

2.    古列的詔令直接地應驗了耶利米的預言(25:12;29:10)。注意,是神攪動了古列的靈(「激動他的心」)(拉1:1)。

3.    許多人為古列是否是信神的人爭論不休多年。儘管我們不能十分肯定,但十有八九他不是。神同樣地管理和介入信他和不信他的人的生活(見但2:21;4:47)。以賽亞書45:1-6(特別是第4節)似乎回答了這個問題。注意,以賽亞在多年以前就在神主權的手中預言了古列的行動。同時,波斯的官方政策就是要使被擄的人回到自己的家園,甚至鼓勵他們自己的宗教,希望能促進對波斯王的效忠。在考古中發現的「古列圓柱」上面的記載支持這種官方政策:

「讓所有被我重新安置在他們聖城中的諸神都每日向彼勒(Bel)和尼波(Nebo)神為我求長壽」。(資料來源:《聖經知識評注》BKC英文版舊約部分654頁,又見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對以斯拉記6:10的註釋)

這一政策與巴比倫和亞述的政策恰恰成為鮮明對比:巴比倫總是把被征服國的人民擄去流亡;而亞述則總把他們擄去與亞述本國人混和。

4.    不要迷失了主旨──神為了應驗他的許諾,能夠震動天地,也能和激動異教的王。神的主權是超越一切的!

5.    在2-4節,是詔令的具體內容,以色列人的回歸的具體目的是重建聖殿,恢復對耶和華的敬拜,把它作為全民生活的中心。這是流亡後歷史書的真正主題。 

6.    有些人形容從流亡中回歸是「第二次出埃及」,兩者之間確實有驚人的相像之處。

 出埃及

出巴比倫

法老的詔令(出12:31)

古列的詔令(拉1:1)

從埃及人的捆綁下得釋放

(出12:40─42)

從巴比倫的被擄中得釋放

(耶29:10)

提供了財物(出12:35-36)

提供了財物(拉1:6)

7.    注意,七十年的被擄是從主前605年第一批被擄(但1:1-3)到古列下詔,所羅巴伯領導的538年第一次歸回後,在主前535年建造祭壇,恢復獻祭;這大概是歷代志作者(代下36:21,22)、以斯拉(拉1:1)、耶利米(耶25:11,12)和但以理(但9:1-3)的想法。另一種七十年的算法是從586年第三批被擄(同時聖殿被毀)到516年聖殿重建完工,這大概是先知撒迦利亞(亞1:12;7:5)、也許還是哈該和瑪拉基的想法。

8.    不是所有的人都歸回了家園,而只是那些對神敏感的人〔就是:一切被神激動他心的人(1:5)〕。以斯帖記講述的是那些滯留未歸的人。從歷史上看,以斯帖記的時間是夾在以斯拉記第6章和第7章之間。

9.    神不僅庇護他的子民,甚至連聖殿裡的器皿也經歷了被擄70年而奇跡般地被保存下來。這一切都歸還給耶路撒冷重建的聖殿(1:8)。

10.第11節列出金銀器皿的總數是5400件,但只列出了某些特別器皿的數目。

11.「設巴薩」可能是個巴比倫人,在主前538年被任命為猶大的省長;它也可能是所羅巴伯的波斯名字,所羅巴伯是這次歸回的領袖(1:8;2:2)。還有一種可能「設巴薩」是流亡的猶大王約雅斤(耶哥尼雅)的兒子示拿薩(王下24:12;代上3:17-19),那麼所羅巴伯就是他的侄子(他的兄弟比大雅的兒子,被過繼給另一兄弟撒拉鐵為祠;大概是因為兄死娶嫂的至親代贖婚姻,比大雅娶了無祠而死的哥哥撒拉鐵的妻子,生子所羅巴伯,算為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很快就繼任設巴薩為猶大的省長。不管怎樣,所羅巴伯當省長的時候肯定是在主前516年聖殿建成很久以前,因為他和大祭司約書亞已是那時確立的政治和宗教領袖。

歸回的人民(2:1-70)

12.第2章主要是列出了歸回的人,與尼希米記第7章的名單相似。

13.在2:2中的「末底改」與以斯帖記中的不是同一個人,「尼希米」與尼希米記中也不是同一個人。這些是普通常見的猶太人的名字。 

14.為什麼要列出這些人的名字?可能這個具體的記錄會鼓舞和激勵那些回歸的人,並幫助他們當中階層和性格不同的人能相互認同和重新聚合。儘管巴比倫在耶路撒冷以東800公里,但由於旅行的路途長達1500公里,所以步行大約要長途跋涉四至六個月。

15.有關祭司的家譜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要小心地考證,於是有2:62,63節中對人的限制(在家譜中找不到自己屬亞倫後代的,不可供祭司的職分)。 

16.在2:63節中提到烏陵和土明,這可能是帶在大祭司胸牌裡或戴在大祭司胸牌上的兩塊石頭,在舊約時代它們被通過某種方式用來幫助確定神的旨意。(見出28:30;利8:8;民27:21;申33:8;撒上28:6;尼7:65)

17. 第64-67節概述了所有參與人的數目,是49897人,而經文中具體列出的卻只有29818人。為什麼是不同的數字呢?很可能那些來自南國的猶大和便雅憫支派的人是詳細列出的,而沒有列出的餘下的人則是出自其他支派的(見1:5);也有可能具體記下的只有成年男人,其餘則是女人和兒童。尼希米記7:46提到的人數是49942,比以斯拉記還多45人,其差別似乎是出自歌唱的人數,在以斯拉記中是200人,在尼希米記中是245人。可能是文士在抄寫的過程中有錯誤,也可能是尼希米在後來的記錄中根據新情況有所修正。 

18. 儘管數字有不同,但重要的是要記住歸回的余民沒有浪費一點時間,馬上就著手作事──重建神的聖殿!(2:68) 

19.同時,請注意他們是「甘心(主動、樂意)」地(2:68)和「量力(盡力)」地(2:69)捐獻。見林前16:2和林後8:3;9:6-7。要想開始和完成神的事業,個人的犧牲是必要的。於是,他們開始準備重建聖殿。

指導研經題

 以斯拉記

1.    以斯拉記1:1-4節告訴你哪些有關神的主權、供應和信實的關懷他的子民?

2.    古列的詔令是如何應驗具體的預言?古列真的信耶和華嗎?

3.    為什麼不是所有的猶太人都抓住歸回他們家園的機會?

4.    聖殿在他們生活中是如何的重要?它代表著什麼? 

5.    2章教導哪些關於需要重新樹立敬拜耶和華神的優先性?

6.    你作為一個信徒,敬拜神是你生活的中心點嗎?如果不是,是什麼阻止你這樣作呢?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