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撒母耳記上簡釋

 作者:

先知撒母耳作於公元前  1000年左右,寫於拉瑪,本書廿五章以後為別的先知續作。

 本書介紹:

本書中心內容是「過渡」。因在那時,以色列人要求立王,使以色列民由士師執政的神權政治過渡到國王執政的王權政治;而且那時宗教極端敗落,直到撒母耳成長以後,才有一個復興,所以也是宗教上的「過渡」;在撒母耳以前,大多是由祭司傳講神的話,此時,則由先知傳講神的話了,這也是神與人之間關係方面的一個「過渡」。撒母耳就是祭司兼先知,也是士師,是為以色列人立王的人,是個「過渡人物」。

本書由四個主要人物事跡組成,他們是以利、撒母耳、掃羅、大衛。兩個祭司(一好一差),兩個王(一被悅納,一被厭棄)。所以本書就以此四人為標題分段。

 本書分段:

一、以利( 1-2:10);二、以利和撒母耳(2:11-4:22);三、撒母耳(5-8);四、掃羅(9-15);五、掃羅和大衛(16-31)。

 分段查考:

 一、以利( 1:1-2:11)

以利是亞倫的孫子,以他瑪的兒子(民  3:2-3)。以利作士師四十年,只記載了一件事,就是撒母耳的出生,可見四十年的事奉(撒上4:18),不在神記念中,只有撒母耳出生是神所悅納的,而撒母耳出生又是為接替以利的。在撒母耳出生過程中,有幾件事具有屬靈教訓,是當學習的。

(一)撒母耳家庭爭吵多( 1:1-3)。

爭吵多的原因是因為撒母耳父親有兩個妻子,婚姻不合乎神所立下的榜樣,當然多有不和。聖經上給我們正反二面教育和鑒戒,正面榜樣是,神為亞當造了「一個配偶」(創  2:18);反面鑒戒是,該隱的後裔拉麥「娶了兩個妻子」(創4:19),而該隱是神趕逐離開神面前的人,既然他與神隔絕,其後裔所行必然是神不喜悅的。

(二)昆尼拿嫉妒( 1:3-8)。

1.人嫉妒常為了小事,昆尼拿嫉妒哈拿,起因也是為了小事--雙份祭肉,是其中之一。

2.人嫉妒常忽略大事。人有了嫉妒,激動的時候常忽略了大事,那就是耶和華使哈拿不生育(撒上1:5)。哈拿不生育既出於神,對於出於神的事,我們必須謹慎,以免自己所行的是針對神了。

昆尼拿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聖經並無記載,她生幾個兒女,聖經並沒記載,她兒女結局如何,聖經上也無記載,表明了在神面前不蒙記念,從哈拿的頌讚中,我們見到一句暗示「多有兒女的,反倒衰微」(撒上  2:5)。但聖經上卻記載了哈拿生了撒母耳後,又生了三子二女(2:21)。

(三)哈拿來到神前( 1:9-2:10)。

哈拿二次到神面前,一次是心裡愁悶時( 1:8),一次是神為她成就所求時,即喜樂時(2:1)。這是我們的榜樣,無論是愁還是樂,都到神面前,人常是愁時到神前,喜樂時少到神前,然而,喜樂時到神前歸榮耀給神的人,必得神更大的賞賜。分1-2點。

1.哈拿愁悶時到神面前(1:9-18),表明:

( 1)哈拿不以人的安慰為依靠,而是尋求神的安慰(1:8-9)。神不但是安慰,而且是祝福。

( 2)哈拿不埋怨於神前,而許願或奉獻於神前(1:10-11)。

( 3)哈拿不因人的誤會而受阻於神前,反在神前清心吐意(1:12-17)。誰誤會哈拿呢?就是侍立於神前的祭司以利,是以色列的士師,但這也不能使哈拿在神前禱告受阻。

以利為什麼誤會哈拿,乃是看了「外表」,從外表來看,哈拿象喝醉了。以利為什麼從外表看人,因為他只會做外表的事奉,而內心離神已遠,也進不到內心與神有深交。所以後來,神寧願通過童子撒母耳來啟示他的話,而不願用一直「事奉」神的以利了。

被人誤會了怎麼辦?是不禱告了,還是大吵一場,這些都是屬肉體信徒或屬血氣的人做法。哈拿的做法是正確的,用柔合的話來解釋( 1:15-16)。

( 4)哈拿不以「神尚未成就」而繼續憂愁(1:18)。哈拿求後,事雖尚未成就,但從信心的角度來說,神必成就,於是不再有愁容了。

2.哈拿感恩時到神前(1:19-2:10)。哈拿因 神應允禱告,生了兒子。她滿心感恩來到神面前。

( 1)給孩子起名,不忘神恩典(1:20)。起名撒母耳,意為「神聽見」。

( 2)將孩子奉獻於神前,不忘自己許願(1:21-28)。雖是不忘自己許願,實是不忘神的恩典,哈拿的奉獻是甘心的奉獻,她不僅獻上孩子,還獻上禮物(1:24);不僅獻上禮物,還獻上敬拜(1:28),和感謝(2:1-10)。

( 3)將自己整個心意獻於神前(2:1-10)。哈拿獻上讚美,這讚美不僅關係到個人,而且關係到真理和再來的主。所以一個人在神前真有所奉獻和讚美,神必賜他更大的得著和看見。

哈拿的讚美詞分析如下:

個人對神大能的讚美( 2:1-2)--「沒有磐石,像我們的神」(參考申32:31)。哈拿對摩西的話,不是聽了就忘,而是用在個人經歷上。對神的真理的認識(2:3-9)。--神是使無變有,使死復活的神。對主再來的預告(2:10)。--「與耶和華爭競的必被打碎」(參考啟19:11-16,詩2:9,賽30:14,耶19:11),「耶和華必從天上以雷攻擊他」(啟11:19),「必審判地極的人」(太25:31-32,結20:37-38),「......高舉受膏者的角」(詩89:24)。

 二、以利和撒母耳( 2:12-4:22)。

在這一段中,我們看見以利逐漸被廢棄,而撒母耳逐漸興起取代以利。本段分(一)-(三)三小段來查考。

(一)以利和以利家被廢棄( 2:12-36; 4:1-22)。

廢棄是有原因的,也是逐步的。分  1-7點來查考。

1.以利二子是惡人(2:12-17)。二子的罪惡,特別是強調在藐視耶和華的祭物上。

2.以利二子有惡行(2:22),與婦人苟合。

3.以利二子不聽訓(2:23-25)。以利的教訓,二子不聽,也說明以利本人沒有屬靈的權柄和力量。有時話語勸不聽,就應該禱告神,求神動工,但不見以利禱告,在禱告上以利不及哈拿。

4.神藉他僕人預告以利家衰敗(2:27-36)。

( 1)以利家從前是被揀選作祭司的(2:27-28)。這是神與亞倫所立的約(利2:3;6:17;10:14-15) 。亞倫只剩二個兒子以利亞撒和以他瑪。他們的後代接承為祭司。

( 2)以利家被廢棄(2:29-34),即以他瑪的後代被廢棄。

5.廢棄預言第一次應驗(4:1-22)。以利二子死了(4:11),以利因驚恐和憂愁而氣絕(4:18),以利兒媳死了(4:20),以利孫子取名「以迦博」,即「榮耀離開了以色列」(4:21-22)。

6.廢棄預言第二次應驗(22:11-19)。挪伯城祭司亞希米勒全家被殺。亞希米勒是以利的後代,惡子非尼哈的孫子(4:4)。

7.廢棄預言第三次應驗(王上2:26-27)。祭司亞比亞他,因附從亞多尼雅(王上1:7),反叛所羅門王,而被革職,於是祭司的職分都歸了以利亞撒的後代撒督(王上2:35),神藉神人預告的話「我要為自己立一個忠心的祭司」(2:35),應驗了。

(二)撒母耳被興起( 2:11, 21,26; 3:1-21)。

一個為神所用的僕人興起,也是逐漸的。分  1-6點來查考。

1.首要的事是事奉耶和華(2:11)。但這時的事奉是在祭司以利面前,還離不開人的教誨。

2.在耶和華面前漸漸長大(2:21)。雖在人的教導下,但在神面前要漸漸地長大。靈命一直不長的人,就要好好在神面前審查。

3.神和人都喜愛撒母耳(2:26)。一個在神面前逐漸成長的人,必然得到神和人的喜愛,這也是從側面檢查自己是否在神前成長的一個旁證。

4.耶和華的啟示臨到撒母耳(3:3-5)。聖經特別用較詳細的記載敘述了神的啟示初臨撒母耳的過程,這表明神將興起撒母耳,也表明神廢棄以利家的初步已開始實現。

5.撒母耳向以利直言宣告神的默示(3:15-18)。作為一個童子向他的老師以及以色列的「當權者」(祭司及士師),直言宣告神的默示,不更改、不隱瞞,是難能可貴的。但作為事奉神的人,就要忠心,直言宣告神的話(參王上13:1-4)。

6.撒母耳被立為先知(3:19-21)。這個被立不是人立,乃是神立,而且有旁證證明撒母耳為神所立,旁證是什麼:

( 1)耶和華與他同在,使他所說的一句也不落空(3:19)。

( 2)以色列全地所有的人都知道他被立為先知(3:20)。

( 3)耶和華顯現將默示告知撒母耳(3:21)。

(三)神的約櫃被擄( 4:1-10)。

在以利和撒母耳交替時,還發生了一件事,約櫃被擄,促成了撒母耳接替以利,這件事也有詳細記載,為要我們學教訓。分  1-3點來查考。

1.非利士人為什麼安營,向以色列民擺陣(4:1-2)。這件事的背景從神人對以利家的預言中可推知,乃是因為以色列人的敗壞,為首的以利家既然敗壞,以色列全地也必然敗壞。選民一敗壞,仇敵必來進攻,這是神的管教,也是撒但的吞吃(彼前5:8)。

2.以色列人的信仰只有外表(4:3-10)。有形的約櫃並不代表神。約櫃同在並不表明神同在。神是聖潔的神,他只在聖潔的民中。正如有禮儀組織的大規模聚會並不表明神在中間,神祇在尊他的名為聖的教會中,這樣的聚會可能沒有什麼禮儀,而且人數不多,但有神工作。

以色列民必須在神前悔改、自潔,神才會同在(即使沒有約櫃)。以色列民應在約櫃前俯伏哀哭(參看書  7:6-9),而不是大聲歡呼(撒上4:5)。

3.約櫃被擄,並不表明神無能力。參撒上5-6章,在這二章中,我們看見神自己以他的大能,使外邦人認識耶和華。

 三  .撒母耳(5-8)

聖經以約櫃被擄而結束「以利時代」,卻以非利士人送回約櫃,而開始了「撒母耳時代」。正表明有禮儀而實質已腐朽的信仰已結束,而全民族信仰復興的時代開始。分(一)-(三)小段查考。

(一)非利士送回約櫃( 5:1-7:1)。分1-3點。

1.非利士人送回約櫃(5:1-6:18)。非利士人送回約櫃經過所以詳細記載的原因,就是表明神是全能的神。正像約櫃被擄經過詳細記載一樣,表明神是聖潔的神,敬拜神不在有形之物而在內心。

2.伯示麥人擅觀約櫃(6:19)。神擊殺七十人,約櫃在非利士,神並沒有以擅觀的事擊殺非利士人,為什麼對以色列人如此?因為以色列人有律法,神早有吩咐(參看出19:21;民4:20)。知者犯罪,神要刑罰從嚴,不知者犯罪,神刑罰或許從輕。

3.基列耶琳人接走約櫃(6:20-7:1)。基列耶琳人沒有推辭,接了約櫃,開放在亞比拿達家中,亞比拿達也沒有推辭。

(二)以色列人信仰復興( 7:2-17)。分1-7點查考。

1.過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傾向耶和華(7:2)。以色列全家如何傾向耶和華的,聖經上沒有明言,但從上下文看來,是撒母耳工作或禱告的結果。他的工作和禱告有功效。

2.以色列全家一心歸向耶和華(7:3-4)。要一心歸向神,就必須除掉偶像。

3.以色列全家自審於耶和華前(7:5-6)。要復興必須自審、悔改在神前。

4.撒母耳審判以色列人於神前(7:6)。非但自審,還須神審,撒母耳作為士師,代表神審。

5.仇敵攻擊以色列人於復興時(7:7)。每當人最軟弱時,仇敵要來攻擊(4:1),每當人復興時,仇敵也會來攻擊(7:7)。

6.撒母耳為以色列人禱告(7:8),並獻祭(7:9)。每當選民有難時,作為士師和祭司的人應站在前列為以色列民舉手禱告,並向神獻祭,這個燔祭是撒母耳代表以色列民向神的奉獻。正因為有了祈求和奉獻,就蒙了耶和華的應允。

7.耶和華為他的民爭戰(7:10-11);仇敵被制服(7:12-14)。是耶和華為他的民爭戰,而且大大得勝,使仇敵被制服。

從  1-7是一個復興的過程,從傾向神到靠神大勝仇敵。

(三)撒母耳為民立王( 8:1-22)。分1-5點查考。

1.以色列民要求立王(8:1-5)。為什麼要求立王?表面原因是撒母耳年老,他兒子不行正道(8:1-5);更深入的原因是廢棄耶和華(8:7)。

2.撒母耳對此的反應(8:6-9)。撒母耳雖然自己「不喜悅」,但他在禱告中找答案。

3.神對此的反應(8:10-18)。神將立王的害處告訴撒母耳,由他傳達。

4.百姓對此的反應(8:19-20)。百姓竟不肯聽神的忠告。

5.神最後的表明(8:21-22)。應允百姓立王。神的應允乃是「依從他們的話」,不是神喜悅這樣行,當然最不好的是神「任憑他們行」(羅1:24-32)。

 四  .掃羅(9:15)

百姓要立王,神就為百姓立掃羅為王,掃羅為王有許多事,值得我們深思,並引以為戒。分(一)-(四)小段。

(一)掃羅被揀選( 9:1-27)。分1-2點查考。

1.掃羅的介紹(9:1-14)。神揀選掃羅不是隨隨便便的,而是表明了他的揀選。9:1-14節是對掃羅的介紹:

( 1)是大能勇士的兒子(9:1);

( 2)又健壯、又俊美,眾民沒有一個能比他(9:2);

( 3)身體又比眾民高過一頭(9:2);

( 4)能為父家的事操勞--很勤勞(9:3);

( 5)能知道父親的心(9:5);

( 6)能尊重先知(9:7-10);

( 7)做事頗細心(9:11)。

從表面看來,掃羅在開始出現時,人還不錯,有許多優點,但僅停留在為人的優點上,而屬靈生命不進深,這還是不夠神的要求,終究被神所棄。

2.掃羅被揀選(9:15-10:22)。

( 1)神預先有指示(9:15-16);

( 2)神當時有指示(9:17);

( 3)先知照神指示招舉掃羅(9:18-24);

( 4) 先知接神指示油膏掃羅(9:25-10:1);

( 5)先知告掃羅各種兆頭(10:2-9);

( 6)神賜給掃羅一個新心(10:9);神的靈大大感動掃羅(10:10-13);

( 7)先知在人前見證神的揀選(10:17-27)。

(二)掃羅擊敗亞捫人( 11:1-12:25),起初掃羅還能起作用。分1-2點查考。

1.掃羅擊敗亞捫人(11:1-15)。

( 1)亞捫人的驕橫(11:1-2);

( 2)以色列人的同胞須拯救(11:3-5);

( 3)掃羅被神的靈大大感動(11:6-8)。被神的靈感動的人,就有人跟隨;

( 4)掃羅率眾擊敗亞捫人(11:9-11);

( 5)掃羅正式為王(11:12-15)。

2.撒母耳勸勉百姓和王盡心事奉神(12:1-25)。

( 1)撒母耳自白於百姓--對百姓無虧欠(12:1-5)。這是士師和國王的交替。士師既卸任,必須作總結,總結中,撒母耳表明自己無虧欠於百姓,這樣的人,百姓才聽從他的話。神的工人都當無虧欠於人,這樣他的勸勉,人才能聽。

( 2)撒母耳述歷史於百姓--對百姓施教誨(12:6-11)。歷史上的教訓,對百姓是鑒戒,離棄神必受管教,呼求神必被拯救。

( 3)撒母耳論立王於百姓--對百姓勸勉愛神(12:12-15)。勸勉百姓和王要順從耶和華。

( 4)撒母耳見證神於百姓--對百姓明告其錯(12:16-18)。

( 5)撒母耳勸勉於百姓--對百姓予以忠告(12:19-25)。勸百姓不離耶和華,表明自己為百姓禱告,使不離耶和華;警告百姓,若作惡離開神,必滅亡。

(三)掃羅擊敗非利士人( 13:1-14:52),逐漸犯起錯誤。分1-7點來查考。

1.掃羅首犯錯誤--神前不當行的去行(13:1-15)。

( 1)當時環境--環境險峻(13:1-7)。跟隨掃羅僅三千人,而且沒有兵器(13:19-22);非利士軍兵眾多(13:5);以色列百姓四處躲藏逃竄(13:6-7);跟隨掃羅的百姓戰戰競競(13:7)。

( 2) 看了環境--犯了錯誤(13:8-15)。看到環境險峻(13:1-7),而且險情還在繼續(13:8),於是行了不當行的事--君王獻祭(13:9)。

原來獻祭是祭司的事,而不是君王的事,越過自己職分行事,是神不喜悅的( 13:10-15)。

2.掃羅在仇敵前不當停留,而應進攻(13:6-14:23)。

( 1)掃羅在迦巴不前(13:16-23)。

( 2)約拿單卻勇往直前(14:1-15)。約拿單「單槍匹馬」卻敢向前,這是為什麼?因為他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14:6)。約拿單結果是得勝了,除了耶和華使他得勝這個主要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同行的人與他同心(14:7)。

( 3)約拿單大大得勝(14:16-23)。由於神的大能,使非利士人互相擊殺(14:20);跟隨敵人的以色列人轉回過來(14:21),躲藏的以色列人出來追殺(14:22)。那日,神使以色列勝利。

3.掃羅不當地令百姓起誓(14:24-42)。

( 1)掃羅叫百姓起了不當起的誓(14:24)。打仗當吃飽,方能殺敵更多,掃羅卻叫百姓起誓不吃什麼,所以百姓極其困慮。

( 2)百姓受了不應受的連累(14:25-30)。應當吃食物,更加有力殺敵,但因有了誓言而不吃。

( 3)百姓甚餓吃了不當吃的肉(14:31-35)。百姓本應吃放完血的肉,但因不得進食而餓極了,因此急急忙忙地吃沒有放完血的肉,以致犯了律法。

( 4)掃羅得不到當得的回答(14:36-42)。神沒有回答掃羅,因約拿單違了誓言,儘管誓言不對,但是在神面前立了誓,就應不違背誓言。神不回答是表明對掃羅的不悅納,因為隨意亂立誓。

4.掃羅對兒子不應處死,而要殺他(14:43-45)。 不應處死約拿單的原因明顯,因為:

( 1)本來就是誓言的錯誤。

( 2)約拿單在以色列中行了大拯救。

5.掃羅對爭戰不應停止,而停止追擊(14:46)。非利士人大敗,理應乘勝追擊,但掃羅卻未追趕。

儘管掃羅有許多「不應」,「不該」之處,但他戰勝了非利士人,這表明了是神使他得勝。掃羅是神所揀選的人,但不是合乎心意的人,雖然能興起一時,但不能在神面前堅立直到永遠( 13:13-14)。這是每個事奉神的人都當注意的。由於掃羅是神所揀選的,所以掃羅還是有戰績,神也為他建立家室。

6.掃羅的戰績(14:47-48)。掃羅戰績雖多,但聖經上記載甚少,僅二節。不如大衛戰績記載有二章之多(撒下8-10)。

7.掃羅的家室和臣僕(14:49-52),記載亦甚少,相比之下,大衛的家室和臣僕記載了許多(撒下23:8-39;代上11:10-12:40;代上14:3-7)。

(四)掃羅受命滅絕亞瑪力人( 15:1-35),逐漸發展而違背神旨。分1-5點來查考。

1.掃羅受命,滅盡亞瑪力人(15:1-3)。神命令是「滅盡」,連人帶牲畜「盡行殺死」(15:3)。

2.掃羅違命,不肯滅絕亞瑪力人--在神前當行而未行(15:4-9)。按照自己的意思憐惜亞甲王,憐惜上好的牲畜。

3.撒母耳得命,責備掃羅(15:10-23)。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

4.掃羅聽命,表示認罪(15:24-31)。掃羅認罪,不是要悔改,明白神心意,而是求撒母耳在「人面前抬舉我」(15:30)。

5.撒母耳知命,照神心意行(15:32-35)。這一小段用二件事說明撒母耳知命,照神心意而行。一是殺死亞甲王(15:32-33)。從來不動刀的撒母耳殺死神要滅絕的仇敵(15:33);二是不再見掃羅(15:35),因神已廢棄了他。這二件事表明撒母耳同一行事原則,乃是他惡神所惡,一切行在神心意中,不只是行在神應允中,更不悖逆神。

 五、掃羅和大衛(撒上  16-31)

掃羅既被神所厭棄,神所揀選的人,大衛就被膏立,所以在本段一開始就表明這一點,然後我們看見掃羅逐漸走向敗亡,大衛逐漸被神所抬舉。我們看到掃羅被廢棄的三個步驟:惡魔降身,嫉忌賢才,殺害大衛;大衛興起的三過程:被神膏立、侍立朝中,逃亡野外。分(一)-(六)小段查考。

(一)大衛被膏立(撒上  16:1-13)。

在這一段中,我們可以看見神揀選人,不是看外貌,而是看內心(撒上  16:7)。分1-2點查考。

1.神膏立大衛是因大衛內心愛神;

2.大衛被膏後,耶和華的靈就大大感動他。

(二)掃羅被惡魔所附( 16:14-23)。分1-2點查考。

1.耶和華的靈既離開掃羅,惡魔必來擾亂(16:14-16),這是耶和華應允的管教。

2.大衛因彈琴驅魔,而留在朝中(16:17-23)。大衛因會彈琴趕魔,而侍立在掃羅身旁,這就如摩西當年生長在王宮,學了埃及人一切本領。

(三)大衛侍立王朝中( 17:1-18:5)。分1-2點來查考。

1.戰勝歌利亞(17:1-58)。聖經較詳細地述說大衛戰勝歌利亞。

( 1)大衛出戰歌利亞是因愛神的心。大衛因歌利亞向永生神軍隊罵陣而以為恥辱(17:26)。

( 2)大衛戰勝歌利亞是憑信神的心。大衛知道而且深信「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17:47)。

( 3)大衛戰勝歌利亞也盡上自己的本分。信心是藉行為表現出來的,大衛有信心,也有行為表現出來(17:48-49)。

( 4)大衛出戰歌利亞不是為財為利。雖然掃羅有令,殺死歌利亞有賞賜(17:25),但大衛出戰歌利亞並不是為財,而是為除掉以色列人的恥辱(17:26)。

事奉神的人,既事奉神就不當為財、為色、為利,而是為了愛神,為了使全教會--基督身體長大成人,以致滿有基督的樣式。

( 5)大衛出戰歌利亞不用掃羅的盔甲、兵器(17:38-40)。事奉神的人,在事奉中可以以前輩的事奉經驗為參考,但不能作為模式,一切照搬,每個人在總結前輩的工作經驗上,應有自己的經歷。

2.約拿單愛大衛(18:1-4)。約拿單甚至不愛王位而愛大衛(20:30-34),約拿單甚至不愛己命而愛大衛(20:17),這是信徒愛主的模範和榜樣。

(四)掃羅嫉忌大衛( 18:15-30)。

為什麼會嫉忌,因看見大衛受讚揚超過自己,「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 18:7-9)。分1-5點查考。

1.掃羅因讚揚的話而怒視大衛(18:7-9)。

2.掃羅使大衛離開自己(18:12-13)。

3.掃羅見大衛作事精明而怕他(18:14-16)。

4.掃羅設計要暗害大衛(18:17-29)。

5.最後掃羅終於要明殺大衛。

(五)掃羅要殺大衛( 19-22)。分1-8點來查考。

1.掃羅終於明言要殺大衛(19:1-7),但因約拿單的求情,掃羅指著神起誓,不殺大衛。

2.掃羅派人要殺大衛(19:8-17),但誓言無用,因掃羅已離開了耶和華,耶和華的靈也離開了他,所以掃羅又派人殺大衛。因掃羅女兒米甲幫助,而免去這災,大衛逃到撒母耳處。

3.掃羅去見撒母耳,要追殺大衛(19:18-27),但因神的靈而受感說話。但這樣的受感說話,不很正常,因掃羅是「脫了衣服」和「露體躺臥」。這在正常的人中都不正常,何況是在神前。是神親自幫助了大衛,使大衛得以離開拉瑪。

4.大衛得約拿單幫助而出逃(20:1-42)。聖經用較長的篇幅表明了約拿單對大衛的愛,用以預表信徒對基督的愛。

5.大衛得挪伯祭司幫助而逃到迦特(21:1-10)。本段記載是主耶穌印證的事實之一(太12:1-8),用以駁斥法利賽人,表明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神憐憫人要超過對禮儀的苛求。

6.大衛藉裝瘋而逃離迦特(21:11-14)。

7.大衛逃亡於曠野(22:1-5)。

( 1)先在亞杜蘭洞(22:1-2)。我們看見凡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裡。這是大衛作為主耶穌基督的預表。因為正是這樣一些人來到主面前,被主所拯救,主耶穌是他們的救主。

( 2)後逃亡到摩押地(22:3-5)。但先知告知大衛不要住在摩押地,應往猶大地去。摩押是神所不悅納的民族,所以不當住在該地。

8.掃羅殘殺挪伯祭司(22:6-23)。掃羅殺大衛不能,就殺死凡幫助過大衛的人,即使是事奉神的祭司,他也要殘殺。

(六)大衛在野外逃亡( 23:1-31)。

大衛野外逃亡,看來是一件不幸的事,但這是神進一步的造就。我們可以見到摩西在王宮學習了四十年後,神又將他放在曠野造就了四十年,然後神用他領導以色列民出埃及,走曠野,向迦南直前。大衛的經歷具體上是不同於摩西,但在原則上與摩西相同,先在朝中侍立學習了治國的經驗和打仗的經驗,後又逃亡野外,進一步受神的造就,使生命長進(彼前  4:1中提到「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大衛在野外逃亡,有種種遭遇和經歷,對他以及在屬靈上對於我們都有益處。分1-7點查考。

1.基伊拉人的出賣和神的明示--人的無信和神的信實(23:1-14)。人是無信的,基伊拉城為大衛所救(23:1-2),但卻要將大衛交給掃羅(23:11-12)。唯有神是信實的,在大衛猶豫不決時,神給以明確指示(23:4,10-12);在大衛被掃羅尋索時,神保守了大衛,不將大衛交在掃羅手中。

2.約拿單的愛和西弗人的害(23:15-23)--主內的相愛和世人的加害。約拿單對大衛的愛不僅表現了信徒對主應有的愛,也表現了主內肢體應有的愛,愛應在患難中表現出來,有如約拿單對大衛一樣。而世人則不然,在人興盛時,不能表現出「愛」,但在人有難時,則是無故的加害,有如西弗人對大衛一樣。

3.掃羅的追捕和非利士人入侵(23:24-29)--人的迫害和神的保守。掃羅追捕大衛必得才甘心,已經四周圍住大衛,勢在必得,但神運用大能,使大衛脫險。原來非利士人犯境,掃羅深知,即使得到大衛,將會失去國位,於是只得撤圍走了。我們看見,仇敵對信徒是勢在必得,但神有大能保守信徒,不受其害。

4.掃羅的自悔和大衛的敬畏(24:1-22)--暫時的自責和永遠的敬畏:

( 1)掃羅又來追趕大衛,嫉賢之心又發(24:1-2);

( 2)大衛不害掃羅(受膏者),敬神之心永存(24:3-7);

( 3)大衛向掃羅自白,對人無叛心,因敬畏神(24:8-15);

( 4)掃羅自認其過,暫時有了悔心,因見大衛公義(24:16-22)。而且掃羅也深知神已立大衛代替他(24:20-22)。但掃羅就是有人嫉忌,因而被魔鬼利用,不顧一切來追趕大衛。

5.拿八的愚頑和亞比該的聰明(25:2-42)--愚頑人今世有禍,聰明今世蒙福:

( 1)拿八不知好歹,禍事臨頭(25:2-17);

( 2) 亞比該明辯是非,化險為夷(25:18-35);

( 3)愚頑人不免受神責打(25:36-38);

( 4)聰明人遲早被神祝福(25:39-42)。

6.掃羅復索大衛,大衛仍不害掃羅(26:1-25)--悖逆的人,言而無信,敬神的人,始終如一:

( 1)掃羅又來追趕大衛(26:1-2),既不守信用(24:16-19),也經不起挑動(26:1);

( 2)耶和華使掃羅沉睡(26:3-12),人的保護無用(26:5),神的作為大而奇(26:12);

( 3)大衛重申前言(26:13-20),以事實表明無叛心(26:16),以言語諫勸掃羅(26:20);

( 4)掃羅重述己過(26:21-25)。掃羅自認其過(26:21),掃羅承認大衛有福(26:25)。

7.大衛逃往非利士人地,掃羅死於非利士人手(27:1-31)--信神的人,軟弱中有依靠,離棄神者,失敗後走向滅亡。

( 1)大衛逃往非利士地(27:1-12, 29:1-11, 30:1-31)。大衛逃到非利士地是出於自己的「心裡說」(27:1),而沒有求問神,但信他的人雖然軟弱了,仍不忘神吩咐,仍有神的保守和恩典。

聽從神吩咐,打擊迦南族( 27:8-12)。因神曾吩咐以色列民要除去迦南諸族(申12:29-30),大衛在患難中不忘神吩咐。

大衛蒙神保守,不參加出戰( 29:1-11)。非利士人聚集要與以色列民爭戰,神保守了大衛,不使他參加非利士人行列。神藉著非利士眾首領對大衛的不喜悅和排斥,使大衛避免了錯誤。所以世人有時對我們的排斥,是出於神,是神藉此保守我們免去錯誤。

大衛得神恩典,奪回自己眷屬( 30:1-31)。亞瑪力人乘虛擄走了大衛及其跟隨人的眷屬,但因神的明示(30:7-8)和神的同在,就擊殺了亞瑪力人,奪回自己眷屬(30:16-20)。在這一段中,大衛定了一個分擄物之例,即「上陣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應當大家平分」(30:24)。這一屬靈的意義是「作工的得多少,為作工而守望的(禱告),也得多少賞賜」。

( 2)掃羅死於非利士人手(28:1-25,31:1-13)。掃羅已離棄了神,而且不肯悔改,回到神前。於是他在世的人生和結局便是失敗和死亡。

掃羅看見非利士人便懼怕( 28:1-6)。人離開神,看見仇敵當然懼怕,求問神,神已離開了他,於是沉淪下去,去求問鬼。

掃羅改裝去見交鬼婦人( 28:7-25)。掃羅去見交鬼婦人,為的是要見已死的撒母耳(25:1)。關於交鬼婦人所招來的撒母耳,是撒母耳的真靈魂還是惡鬼所裝。各有所論。認為是真撒母耳靈魂的是根據他本人所說(28:15)及掃羅表現(28:14);認為不是真撒母耳,而是鬼所裝的,是根據路加福音16:23-26,陰府有深淵限定,不能來來去去。

掃羅爭戰失敗,本人及三個兒子被殺( 31:1-13)。離棄神的結果,就是敗亡,掃羅本人如此,而且連累了子孫(出20:5);非但生前,就是死後屍體都受污辱(31:7-13)。基列雅比居民,不忘掃羅生前對他們的扶助(11:1-11),取回掃羅及三子屍體。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