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末世論

末世論是基礎神學之一,是討論有關「將來必快成的事」(啟一1、19),解釋學派特多,爭論也多,需以客觀、開明、互相尊重的態度討論之。

一、末世論之目的

1. 使信徒明白神在末世的計畫與作為,非玩耍「猜謎遊戲」。

2. 使信徒在苦難時得安慰,並有力量忍受(如啟三10;羅五3、4,八18)。

3. 使信徒多儆醒等候(太廿五1∼13)、信心堅固(帖前三13)、生活聖潔(彼後三11∼12)、忠心作工(太廿四45∼51)、敬虔度日(多二12∼13)。

二、末世論的主題

1. 普通性:如死亡、中間階段、復活、審判等。

2. 特別性:如主再來、教會被提、災難時期、禧年國、新天地等。

三、普通性的主題

(一)死亡

死亡,稱「人生必經之路」(書十三14;王上二2)、「恐嚇之王」(伯十八14),非神的本意,而是神對罪的一種刑罰,沒有罪之前是沒有死亡的,但死亡可分為三類:

1. 屬靈的死:死即「隔絕」,由罪引入世界,先是天使犯罪,再是人犯罪(羅五12;弗二1、5)。

2. 肉體的死:由看不見之死至看得見的死證明出來,由亞當至全造物界(羅八20∼21)。人在(in)亞當裡要死亡,動物界因(because of)亞當亦要死亡。

3. 永遠的死:又稱「第二次死」(啟廿6、14);俗說:「一次生,二次死;二次生,一次死」。

(二)中間階段

是關及「人死後,復活前,靈魂去哪裡」的地方。人是靈魂體組合的,人死後,魂與體皆下葬,而靈則去特別的地方,視乎這人是信徒或不是。

1. 人死後,其「靈」(俗稱「靈魂」)往陰間去(參太十六18;徒二27、31;啟一18,六8,廿13)。

2. 「陰間」此字舊約稱sheol,意「查詢」(如創卅七35;詩六5,十六10;伯廿一13,廿六6;賽十四15);新約稱hades,意「看不見」或「迎接」(如太十一23,十六18;路十15,十六23)。

3. 陰間分兩部分(參路十六23∼31的比喻),不信者之靈所去那部分仍稱「陰間」(希伯來文sheol,伯廿四19;希臘文hades,路十六23);信者之靈所去的稱「樂園」(路廿三43),或稱「亞伯拉罕的懷裡」(路十六22)。

4. 耶穌復活後,祂曾將陰間之「信徒的靈」那部分帶往天家去(參弗四7∼10;彼前三19∼20),自此,信徒死後,身體入土,但其靈便即時往主那裡去,稱為「離開身體,與主同在」(腓一23;林後五8)。

5. 煉獄是聖經沒有的,但在次經(瑪喀比後書十二43∼45)卻有出現,是天主教的教義,由天主教神學家亞奎那斯(T. Aquinas)首創(先後在1439A.D. Florence及1545A.D. Trent的教會大會裡定為基要信仰)。

(三)復活—死與復活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信與不信也要參與

1.復活是真實的

有聖經明說:

舊約—主要經文:約伯記十九章25、26節;詩篇十六篇10至11節,四十九篇14至15節,七十三篇24節;以賽亞書二十五章7至8節,二十六章19節;以西結書三十七章12至14節;但以理書十二章2、13節;何西阿書六章1至3節,十三章14節。

新約—主要經文:馬可福音十二章25至26節;路加福音十四章14節,二十章36節;約翰福音五章28至29節,六章39、44、54節,十一章25至26節;使徒行傳二十四章15節;羅馬書八章11節;哥林多前書十五章13、15至16節、20至22節;腓立比書三章11節;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4至16節;啟示錄二十章4至6節、12節。

2.復活的身體

本來身體朽壞後改變成另一種身體(如麥種變成麥穗,林前十五37),是不死的(林前十五42),可適合在永恆存在。信徒的與基督榮耀之體相似(腓三21;約壹三2),不信的則在永死裡「存在」下去。

3.復活的次序

(1)基督是初熟果子(林前十五20)。

(2)在教會被提時,新約信徒先復活(帖前四16)。

(3)災難時期結束時,舊約與災難期信徒才復活(賽廿六19∼20;但十二2、13;啟七9∼17)。

(4)白色大寶座時,自有人類以來的世人及千禧年國裡的世人復活(包括信及不信)(啟廿11∼13)。

(四)審判

審判是神對世人(信與不信)公義的彰顯。創世記十八章25節記:「神是審判全地的主。」地上有審判,世界才有公平、秩序,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有些審判實時實施(如十災、十八萬亞述大軍一夜間盡殲),有些在將來「末日審判」(約十二48)、將來審判(徒廿四25)、永遠審判(來六2)時才執行。

1.審判的次序

(1)基督台前審判(羅十四10;林後五10):審判教會(彼前四17),與永生無關,卻與賞賜有關(林前三12∼15)。

(2)主再來的審判(太廿五31∼34):與主再來時還活著的世人有關,信者(綿羊)入天國,不信者(山羊)受審判。

(3)白色大寶座(啟廿12∼15):也稱「末日大審判」(猶6),這審判是為所有不信的人及在禧年國的信徒而預備的。

2. 審判的程序:賞賜有大小之分,審判亦然(太十一20∼24;路十二47∼48;啟廿12)。

3. 審判的歸宿:信者(無論在末日大災難前信主或在災難後才信)所受的審判是與獎賞有關,但不信者則在末日總復活時被扔入「地獄」(gehenna,意「焚燒地」,太五22、29∼30,十28,十八9,廿三15、33;可九43、45、47;路十二5;雅三6)或火湖裡受永遠審判的痛苦(啟廿15;太廿五41、46)。

四、特別性的主題

(一)主再來

1. 聖經有五百三十五句有關主再來的經文,主再來的真理歸納有七大特徵:

(1)肯定的(約十四3)。

(2)不能預測的(帖前五2∼3)。

(3)帶榮體來(徒一11)。

(4)公開的(太廿四30)。

(5)與聖徒及天使來(太廿五31;猶14)。

(6)審判性(太十三41∼43)。

(7)得勝的(啟十九11∼21)。

2. 主再來為要成全救贖(林後一10;腓一6),擊敗撒但(彼前五8;啟廿1∼2),並應驗在地上為王的預言(詩二8∼9;啟二27)。

(二)教會被提

「被提」是聖經末世真理之一,可是學者對此辯論頗熾,重點不在有沒有被提,而是被提發生在什麼時候,解說有四:

1. 災前被提:被提與主再來是兩件事,被提是在七年災難期之前發生。

此論支持重點有三:

(1)啟示錄三章10節的「免去」一字原文ek,意「脫離」,非指安然度過。

(2)啟示錄四章4節的二十四位長老代表信徒,表示信徒已在天上敬拜神。

(3)啟示錄十九章14節的主與天軍同來,表示「天軍信徒」早已在天上。

2. 災中被提:教會需經過三年半災難期才被提。此論認為啟示錄十一章12至13節的兩證人代表教會,他們在災中殉道後被提,表示教會在此時被提(但若兩見證人代表教會,那麼教會應甚易行神跡及全然為主殉道,像他們二人般)。

3.    得勝被提:只有得勝信徒才被提(這被提論缺乏聖經支持,甚難成立)。

4. 災後被提:被提與主再來是同一件事,教會需經過災難期才被提。此論認為自亞當以來,所有歷代信徒均全數在災難期之末被提,然後帶著榮耀身體與主復臨地上,在千禧年國裡共同作王(但此說硬將啟示錄四章4節的二十四位長老解作天使,又甚難解釋何來千禧年裡帶肉體的世人,因榮耀之體不用生殖,除非有不信主的人進入千禧年裡繁衍世代,這又是說不通的,此點亦與馬太福音二十五章31∼34節、41節的預言有所牴觸;此外,這理論將基督台前審判變作今世地上的審判)。

(三)災難時期

1. 舊約稱「雅各的患難」(耶卅7)、「耶和華的日子」(珥一15,二2)、「神忿怒的日子」(番一18)、「大而可畏之日」(瑪四5)。

2. 新約稱「羔羊的忿怒」(啟六16)、「將來的忿怒」(帖前一10)、「災難與大災難」(太廿四8、21)。

3. 災難期為時七年,即著名之「七十個七預言」之最後一個七的時期(但九27)。

4.目的有三:

(1)煉淨選民,使他們進而全家得救(亞十三8∼9)。

(2)懲罰不信的世人,也以之作教材,引導相信(如十災,紅海)。

(3)容讓撒但肆虐,使世人認識他的真面孔,有所趨避(如歸向神)。

(四)千禧年

千禧年是論及主在地上作王的時期,此項末世真理解說紛雲。

1.學派分三

(1)千禧年後派:主在千禧年後再來,世界越趨好,因福音廣傳世(此說忽略啟示錄所記主再來前的世界空前大災難)。

(2)無千禧年派:以教會時期作千禧年時期,主耶穌在教會時期結束後回來(此說將教會時期與災難時期合併在一起,而天國只限於在人心,主沒有將來在地上與信徒共同作王;其它如二十四長老的敬拜、基督台前的審判、撒但被捆綁一千年等全是今生發生的事)。

(3)千禧年前派:主在千禧年前再來,此說再分二說:

1   一切預言均在教會時期應驗,即被提與主再來是同一件事(此說硬將末世災難置在教會時期內,而主再來也失卻其「隨時隨地」性)。

2   被提與主再來是兩件事,一切預言在被提後應驗,千禧年國是主在地上執掌王權的國度。

2.情況有五

(1)基督在地上作王(詩二8∼9,七二7;賽九7)。

(2)認識神的知識遍佈全地(賽二2∼3,十一9;哈二14;耶卅一34)。

(3)聖靈充滿大地(珥二28∼29);結卅六27,卅七14,卅九24),引至平安、喜樂、滿足、敬拜(詩八4∼5;賽卅二15∼19,六零24∼25;番三9;亞十四16)。

(4)大地改變,如地理(賽卅五1∼7)、氣候(亞十四6∼8)、經濟(賽四2,六五21∼23;亞八12)、壽命(賽卅三24,六五20),故此稱為「萬物復興之時」(太十九28;羅八19∼22)。

(5)所應許給世人及以色列的皆應驗,主禱文的三願也成就(太六9∼10)。

(五)新天新地

千禧年之末,撒但被釋放,旋即攪擾世上叛民向神作最後一次攻擊,他的作亂無疑以卵擊石,神以天火殲滅他及其同黨(啟廿7∼10),白色大審判即開始執行,然後整個舊天舊地來個大翻新,那是永遠國度的蒞臨。

1. 舊天舊地經煉淨後變新天新地(彼後三12),舊形質變成新形質(如毛蟲變蝴蝶),稱新創造(賽六五17),像「復活」一般,煥然一新。

2. 與舊天舊地有異同,如海沒有了(啟廿一1),因維持生命循環系統(life cycle)不用存在,也不用明光照,因神的榮光充滿新天地(啟廿一23)。

3.    詩意文字充斥描述新天地境界(啟廿一1∼廿二5)。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