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禁製,但不緘默(卅六1-26)
在緒論──耶利米書及著作原因{\LinkToBook:TopicID=103,Name=耶利米書及著作原因}中,我們注意到卅六章所要告訴我們有關耶利米書的內容,現在讓我們轉到它提出的其他問題上。在第九節所點出的日期是『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第五年九月』,那就是主前六○四年十二月。那是一個『禁食的日子』,人民從全國各地來到耶路撒冷聖殿所在之處。『禁食的日子』總是在社區中顯示危機的記號。在危機中向上帝懇求幫助。這個特殊之禁食日子大概是由于愈趨惡劣的軍事情況而引發的。先一年巴比倫人已在敘利亞的迦基米施之戰徹底打敗了約雅敬的埃及同盟軍,而且消息大概已傳到耶路撒冷,說海岸平原上的亞實基倫剛落入巴比倫人手中。進入聖殿院子裡的人都為他們的前途焦急,極想從耶和華那裡得到確據。
對約雅敬王來說耶利米這時是個不受歡迎的人物,他被禁止到聖殿──從他那不受歡迎之聖殿講章(七章和廿六章)或在二十章一至六節描述與聖殿負責人的沖突來看,這是不足為奇的。他不能向聚集在那裡的百姓傳講耶和華的話,他奉上帝的命把 要他們悔改的召命口授給尼利亞的兒子巴錄,這召命是他傳講多年的核心信息。這是巴錄在耶利米書最早詳載的事件。在這個時候,他顯然已是耶利米信任的朋友,也是他私人的秘書或文士,把他口授的話寫下來。他似乎在他一生最后二十年都與耶利米在一起,而且他筆下可能已記錄了先知在這些年間的活動。這默寫下來的卷軸有多大我們不得而知,但它不可能太大,由于在那一整天中,它曾被人念過三遍(參6,15,21各節)。巴錄在俯瞰民眾聚集的外院上層一個秘書房間內正式念那書卷。民眾的反應怎樣,我們不得而知,但這故事的 眼點此時轉到別處了。
這書卷的內容必定是十分令人困擾的,或者這個被禁製之先知要將他的言論在一公眾場合宣讀出來的行動,必定會引起極大的爭論,因為這事件的報告要傳給宮中,給『眾首領』(12節),就是傳給在國務大臣以利沙瑪私人房子內聚會的那些國家官員。我們在這裡有趣地瞥見在舊約中那也許與內閣會議最近似的會議。去查探別人的底細,是屬于何家何族,總是出席公眾場合的重要因素。在那些在場的人中有以利拿單(他的父親亞革波在約雅敬的前任君王約西亞時任高職),和基瑪利雅(他的父親沙番,是約西亞在位時的國務大臣)。那些官員聽聞這事件,便叫人去請巴錄來。他們禮待他,請他坐下並念那書卷(15節)。他們因所聽見的話深感困擾。由于那書卷必定包含可被理解為具煽動性、反政府的聲明,所以必須把這一切報告給王,當他們得知那書卷上的話確實是耶利米所說的,圍桌而坐的那一些人大概更加不安了。然而那些官員並無敵意,他們對王有充分的認識,深知他即時的反應很可能是『斬他們的頭』;因此他們勸巴錄,叫他和耶利米先藏起來。耶利米應不止一次為到他有居高位的朋友和支持他的人而心存感激了。
王的反應被生動地描述出來(22節及以下)。當時是冬天,王坐在他過冬房屋的火盆旁邊,朝臣在他四周。人把那書卷念給他聽,他故意加以輕視,並用刀把書卷割成碎片,並逐片扔進火盆中。他不理那些官員要他保存那書卷的懇求,而且對書卷中所寫的話依然無動于衷。先知的話消失于煙霧中︰王和朝臣們可以容易進入夢鄉了。國王下令拘捕巴錄和耶利米,『耶和華卻將他們隱藏』(26節),這是另一種說法,希臘經文在這裡實際是說他們藏匿起來。舊約並不將上帝的眷佑與人的決定和行動分割開來。上帝透過我們和別人工作,亦透過我們面對的處境,及用我們的處事方法來工作。
重述信息──並加以補充(卅六27-32)
這次事件是其中一個最早的嘗試──把官方的檢查製度應用于不受歡迎的見解上。不論它是出于宗教或政治當局,用禁製或毀滅文字的方法使反對聲音緘默下來,只是一種無效的做法。索曾尼辛(Alexander Solzhenitsyn)在他本國俄羅斯比誰都遭受更多的國家審查,他在諾貝爾文學獎的演講中說︰
文學,連同語言,保護了那個國家的靈魂……。可悲的是那個國家的文學遭到強權的滋擾。因為這不只違反了『出版自由』,也是把國家的心靈關閉,把記憶粉碎。
但正如索曾尼辛在他本國俄羅斯也不能被有效地鎮壓下來,約雅敬的刀子也不能割裂或封閉先知對他同胞之心靈所說的話。
耶利米的反應,無疑是從他隱藏的地方發出的,是有雙重意義的︰
(一)在上帝的吩咐下,他把那令人不快之書卷上的話重新口授給巴錄,而且『另外又添了許多相仿的話』(32節)。使他緘默的嘗試,反而引致比原來還要多的話。
(二)針對約雅敬拒絕接受書卷上強調關于國家將毀于巴比倫人手中的事實,耶利米另外加添了對王和百姓受審判的話。約雅敬的后裔中必永遠沒有人坐王位──這預言沒有嚴格應驗,由于約雅敬的兒子確曾登基,縱使只是幾個月。約雅敬自己則遭受恥辱的結局(比較廿二18-19)。在三十節下半節的話語中也許有刻意的諷刺。我們已見過王坐在他過冬房屋中的火盆旁邊,把耶利米的書卷『扔』入火焰中;現在他的尸體被『拋棄』在外面,無人埋葬,『白日受炎熱,黑夜受寒霜』。
在廿二章十三至十七節,我們看見耶利米嚴厲抨擊約雅敬的敗壞,實在不配作為這個敬虔父親的兒子。約雅敬毀滅書卷的故事也許是要強調這個對比。兩者都處理聖殿中的一卷書卷。根據列王紀下廿二章,有人把一卷書念給約西亞聽,他留心聽……因而引致國家的改革。約雅敬也有一卷書,有人把書念給他聽;他不留心聽,把它付諸一炬……因而引致國家的災禍。因此我們面對類似的情況時,采取不同的選擇,就有好的或壞的后果。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