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第卅二章

購買亞拿突之地(耶32:1 -44)

讀經︰耶32:4-33:26;王下25:1 -2

「我便向我叔叔的兒子哈拿篾,買了亞拿突的那塊地,平了十七舍客勒銀子給他。我在契上畫押,將契封緘,又請見証人來,並用天平將銀子平給他」(耶33:9-10)

背景

32章和33章所記的,是耶利米所傳講的盼望之豫言的第二部分。那時這位先知仍被囚在護衛兵的院中,而迦勒底的軍隊正包圍著這城。前兩章我們看到的是盼望之歌,我們已經思想過這首盼望之歌裡面的一些明顯的重點。

目前這兩章經文記錄了耶利米購買他本城亞拿突的一塊地,這事本身有著深遠的意義,也很具啟發性。這事發生時,他還在牢中。這裡所記的,是這位先知后來把這件事告訴了西底家。我們很快的看一遍這兩章經文的內容,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本章以及下一章我們所要思想的題目。

第一段簡短的描述了事情發生時的一般清況︰耶利米被囚在護衛兵的院中,耶路撒冷被入侵的敵軍團團圍困住。這段經文同時也告訴我們,西底家對耶利米所傳的暗淡的豫言提出抗議。接下來這兩章經文,所記的乃是這位先知對王所提出的抗議之回答。他回答的重點是在複興,而不在審判。耶利米並沒有收回他所豫言的,有關即將臨到的審判之豫言,現在他述說自己所作的一件事,並且傳出了百姓至終將得複興和醫治的豫言。

我們要比較深入地來看看這段記述。首先,耶和華的話臨到了耶利米,告訴他,哈拿篾即將前來看他,請他按規定,買贖他在亞拿突的一塊地。哈拿篾果然來了,耶利米就把那塊地買了下來。完成了這個交易以后,耶利米便禱告耶和華。從這段禱告文中,可以看出耶利米對于自己所作那事的難處,對于自己所作那事象征的意義之難以成就,是有著很清楚的認知。他在禱告中說,在創造的神,沒有難成的事,並且這已經有過去的歷史可以作証。 過去怎樣施慈愛給 的百姓,又審判他們。即使在這個時刻裡,迦勒底的軍隊包圍了這城,也是神的能力之彰顯,也是 不斷管治的明証。就在這樣的時刻中,耶和華吩咐耶利米去買那塊地。按照耶利米自己的豫言,這塊地已經交在入侵者的手中了,他根本不可能取得。

耶和華回答了耶利米的禱告。 的回答中帶有四個信息︰第一個信息,是以耶利米禱告中講過的話開始。耶利米說,在神沒有難成的事。耶和華的回答中說,豈有我難成的事么?接著 又斷言,審判必然臨到,必然實現。

耶和華回答的第二段中,更明確地豫告了實現這審判的方法,同時也豫告那位「公義的苗裔」,祭司與大君王的來臨。

第三段,引用白日黑暗之約,說明 與大衛所立之約的穩定性。

本章我們要思想的主題,是從先知這一面來看購買這塊地的事,以及這件出于信心的舉動所含有的啟示。購地這件事本身,聖經記載得簡潔、完整,我們不必再去多談,我們所要注重的是這個行動所含的重要意義。耶利米過去四十年來,一直豫言,這城要被攻破,這地要被占領。他的豫告就要實現了,因為敵軍已經在城外將城包圍了。他心裡很清楚,這城任何時刻都有可能被攻破。他買這塊地時,心裡很明白,他不能擁有這地。這是一個出于信心的舉動。我不想為「信心的舉動」一詞作任何的辯護,我只要思想這個舉動本身。就我所知道,在聖經中沒有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例子,可以比它更奇妙的顯明信心的舉動。這裡所說的信心的舉動,不是指舉動本身,而是要考慮到這舉動發生時的背景,從這背景來看那舉動,就可以啟示出,甚么叫作憑信心行路。我要從四個角度來探討這個題目︰第一,信心的認知;第二,信心的順服;第三,信心的危機;第四,信心的確據。

信心的認知

首先,講到「信心的認知」。在那個黑暗的時刻裡,這位先知顯然是行在光明中。那光照在黑暗中,卻不屬于黑暗;那光在黑暗中照耀,卻不消失在黑暗中。那光就是信心的認知。這裡我們還可以看到信心的順服,信心如何工作,也可以看到一個事實,就是這個信心的舉動是合理的、是慎思明辨的、是合乎律法的,也是正確的。信心絕對不是狂熱的。接著的一點,在我個人看來,是這個故事中可以安慰我們、幫助我們的一個中心思想,信心也會發出問題。最后,我們看到這個故事奧秘的結束。這一部分帶領我們進入一種境地,那就是,神對這些問題所提供的答案,使我們看起來好象根本不合邏輯。

首先我們要看這裡所啟示的,信心的認知。我們先要記住一件事,這個時刻臨到之前,我們這位先知已經和神有過長年親密相交的體驗。我們只要回想一下前面所思想過的內容就可以看出,這位孤單的先知和神相交的光景。我說他孤單,是就著那個世代的人而言的。因為他是從事一項從一開始就命定要失敗的使命。這裡所謂的失敗,是從人的判斷,純以人的標準來看的。這個人一生的路程,面對過一連串的困難,也經歷過許多耶和華的拯救。他的一生,從人這方面看,是絕對忠心于耶和華。另外,從耶和華的那邊看,這個故事也顯明 絕對忠心于耶利米。在這個故事中,經常出現耶利米對神所發出的抗議。有過好多次,這位先知在痛苦、憤怒中,對耶和華發出喊叫,抗議為何呼召他從事這一項令人無法忍受的職事。隔不多久,我們就可以聽到這位先知為著他自己的職事,對神發出的痛苦、憤怒的喊叫。但是,每次我們聽到他憤怒的喊叫之同時,也可以看到神展現 無限的忍耐, 對人軟弱的理解, 知道 仆人所受的苦, 躬身鼓勵 的仆人。耶利米看到了自己的職事,因此他總是在神面前戰競。但是,他卻從未在人面前表現得畏懼。這樣長期和神的相交,在他的內心產生了一種氣質,使他的信心,可以完全發揮其功效。

這種內心的氣質,首先關系到的乃是心和靈對于神的聲音和神的旨意之敏感。這是我們要特別留意的。耶利米宣告說,神告訴他,哈拿篾即將前來要求他去買亞拿突那塊地。這乃是因為他有一個敏感的心,可以聽到神的聲音,可以辨明神的思想。果然,哈拿篾來了,要求他去買那塊地。這就印証了這位先知的敏感︰我早就知道,這是耶和華說的。從這兩件事,我們看見了一個啟示︰首先,我們看見了他敏感的心,對神的旨意有很敏銳的領受;其次,我們看到他謹慎的心,除非環境的客觀事實印証了他的感受,他不輕舉妄動,環境印証了他的感受時,他就知道,他的預受是真確的。我特別強調這一點,因為往往有人對我說,今天神已經不像過去對耶利米那樣,對人說話了。實際上昵? 還是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說話。那時, 是把要說的話,放在耶利米的心上,也許就是在他孤單獨處的時候。這地已經命定要被毀滅,猶大的人不能再擁有這地;迦勒底人很快就要占有這地了。然而,在亞拿突有一塊地。耶利米也許在心底說,我是那個「至近的親屬」(Goel),是可以把它買贖回來的親人。我有權利可以買贖。哈拿篾會來找我,要我去買那塊地,我就答應去買那地。可是,他按兵不動,一直等到哈拿篾來到。哈拿篾真的來到時,他就說,現在我知道,這是神對我說的話了。從這個簡單的故事中,從這敘述的過程中偶然出現的話,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的啟示,這啟示說明了一個有信心的人內心的心態,這乃是每一個信心之人所應有的心態。一顆敏感的心可以領受神所給的感受,也許在那個時刻,他不是很清楚、很明確,那就是神的旨意。神的這個旨意,應和 整體的旨意相符。領受了這一點以后,信心就耐性等候,等候環境的印証。

這個故事也啟示了一個事實,就是一個信心的生活,人要在黑暗的時刻中運用信心,要在人生中任何時刻運用信心,所必須要具備的條件。這條件一方面是與神保持密切的關系,另一方面是與當時的事件保持密切的接觸。因為神使萬事都在 的管治之下,而我們,惟有保持與這些事件的密切接觸,才能與 有密切的關系。就以耶利米而論,他住在耶路撒冷,被囚在護衛兵的院內,而這座城市,則被敵軍所包圍、所攻擊。按一般常理判斷,大家都知道這塊地就快要被占領了。想一想他的故鄉亞拿突,想一想他那塊地也很快就要被占領了。我想我對這段經文的理解應該沒有錯,哈拿篾之所以來找耶利米,乃是希望在大限來到以前,就把這塊地賣掉。因為他親眼看到了局勢的演變。然而,這位有信心的聖徒,他把這件用普通常識所判斷的事,放在神的安排之下,順著神的計劃前進。他在日常生活中,與神緊密同行,所以他把當時的局勢,看是神的手在掌管著的發展。每一件小事、每一件重大的事件,他都要問它與神的寶座有甚么關系。這件事也啟示了另一個事實,一個信徒必須經常生活在這樣與神親密的關系中,這樣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件,不分大小,他都可以分辨出它們與神的寶座之間的關系。有這信心的人,必易于受感,敏于分辨,並且必定敬畏耶和華。有這信心的人,行動必會慎重,必會先等環境印証了他的感動,而后才有行動。

信心的順服

接著,我們要看信心的順服。這裡我們又看到了前面所提過的一個思想,就是信心絕對不是狂熱的。這一點,可以從耶利米處理買這塊地的情形看出來。這段經文所用的詞匯,都是當時交易時所用的專門詞句,從這裡面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時的風俗習慣。這是一個緊張、急迫的時刻,大家都知道,這座城市很快就要被攻破,這個國家就要被消滅。為甚么不憑信心買這塊地?為甚么不隨隨便便買了就算了。信心絕對不是隨隨便便的。他們必須先立一個田契,必須合法,必須格外的小心。他立了兩份田契,一份封緘起來,一份敞開,人隨時可以去看。但是,這兩份田契必須可以互相對照,証實內容完全一樣。他又請了見証人來,並且這一切都是在「法官」面前執行的。當我們美其名說,是信心的行動,其實是糊裡糊涂作事的時候,我們應該回來讀一遍這章經文,讓我們了解,信心就是合法,信心就是精而確。

信心的危機

在這裡,我們也看到了信心的理性。信心絕對不是不合理性的。信心經常都是建立在理性上。耶利米不是在經過仔細算計當時的局勢,然后才買這塊地。耶利米不是在明白神要怎么作之后,才去買這塊地。耶利米不是在確定知道,耶和華將來必定要把這塊地還給他,所以才買這塊地。那么,他采取這個信心的行動,理由何在?因為「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這是對神的確信,這是確信凡神所說的都是對的。不是靠著那些政客,以自己的聰明判斷未來局勢的發展,不是靠數字的計算或機械式的觀察,知道神如何實現 的旨意,而是靠著神叫他這樣去作的事實。因看他心底深處感受到神如此如此說,他就去買下那地。這個信心的行動,乃是針對那照在黑暗中的光所作的回應。信心是對神的認知,對這光的認知,所以他就可以毫無保留的順服。信心也了解黑暗,因此在順服時非常的小心謹慎。耶利米信心的行動,完全合乎法律,同時也非常小心。他的這一個行動,是建立在他內心對神的確信之上,並且有著雙重的態度︰第一,不管外在環境如何,他毫無保留的順服;第二,在安靜中,他謹慎從事。

這乃是信心的順服保持了真正的平衡、合宜。

信心的確據

靠信心的順服並不是說,不必有詢問,不會有問題,不會感覺有困難。這段經文顯示了,這位先知心裡也有一種困難的感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但是,每一次提到信心時,其實就承認了懷疑的存在。沒有危險就不必有信心,沒有冒險就不必有信心。有了危險,有了冒險,或說,有了危險和冒險的感覺,那時正表示我捫心中有懷疑。我們越是深入研究聖經的歷史,越是回顧自己的經歷,就可以更加明白,正當我們講究憑信心生活之時,就有懷疑的現象出現。所以,懷疑實乃信心的確據。沒有懷疑就沒有信心;在信心的范疇之外,就沒有懷疑。一個甚么都不信的人,他當然不會有懷疑,也不會有困難。樣樣都定規得好好的。二加二等于四,他就活在這樣的光景中。沒有廣大的異象,結果就沒有些微的問題。哈巴谷是一個有信心的先知,他深深的相信神。正是他,在感覺困難之中,他呼喊,「神阿,你為何……」這是一個由有信心的人所發出的問題。而沒有信心的人,他根本就不會問神為何,或 正在作甚么事。所以,發問、查詢、懷疑,乃是出于信心。耶利米這一篇偉大的禱詞,正証明了這個事實。

現在,讓我們留意看看,耶利米作了甚么事。首先,他沒有對哈拿篾說出自己心中的懷疑。他並沒有把自己心中的那些問題表明出來。他就在長老環繞之下,把田契立了下來。他說,「我將買契交給尼利亞的兒子巴錄以后,便禱告耶和華。」其實在他借著禱告,把自己心中的問題說出來之前,他已經和人立了契約。這就是信心。神吩咐了,雖然我不知道事情將如何演變,但是我順服了。這就是肯冒險的信心,出于這信心,他敢照神的話去作。

我們再看第二點,他沒有把自己心中的懷疑告訴哈拿篾,也沒有告訴他四周圍的長老。在田契立好、畫押、封緘之前,他從末表明自己心中所感受到的困難。等這一切辦好之后,他就把這些事告訴神︰「我將買契交給……以后,便禱告耶和華。」這裡我們就看到了沒有信心、不榮耀神,與有信心、卻發問題之間的分野了。有信心的人,心中有問題,他必詢問神,他必在私下把這些問題求告神。耶利米的這一篇禱告詞,實在是一篇奇妙的禱告。他禱告的第一句話是個嘆息︰「主耶和華阿﹗」他被囚在院內,城外有敵軍包圍。這城即將被摧毀,這地將被占領。他感受到一個信息,哈拿篾就要來見他,要他購買亞拿突的那塊地。現在,哈拿篾來了,地也買了,買契也立好畫押了,信心的工已作了。接著,他就把自己的心對神敞開︰「主耶和華阿﹗」我不能了解,我不知道這是甚么意思,我看不出,你借著我手所作的這事,所要表達的信息怎能實現。但是,在嘆息之后,接著就述說他的確信︰「在你沒有難成的事。」然后整篇禱告詞都是在贊美神的大能,看不出他有甚么祈求。一直到最后,他才用一種近乎呼喊的語調說︰「主耶和華阿,你對我說,要用銀子為自己買那塊地,又請見証人。其實這城已交在迦勒底人的手中了。」這樣,信心在神的面前,就把一切困難、一切懷疑、一切問題都敞開了。

信心裡面就有疑難的問題。信心本身就帶有冒險,危險;但是,對神有信心的人,必把他的問題帶到神那裡。在我們過信心的生活時,最當留意的乃是,不要試圖在神面前隱藏我們的不信。從許多方面來看,實際上這一點不必多加解釋,因為理智上,我們知道,任何事對神都是赤露敞開,不能隱藏的。可是,無意間我們都在試圖這樣作。在危險、懷疑、困難中,我們雖然高唱對神的信心,可是心底的深處卻在嘀咕︰這是甚么意思?神為何這樣作?神怎能這樣作?這實在就是假冒為善,這樣的態度會把信心弄死的。信心乃是專心一意,不惜任何代價的跟隨神的吩咐;但是信心也必有一個安靜的地方,可以把內心的懷疑,問題,和不信都告訴神。假如我的了解不錯的話,神一貫指責的,就是這一類的假冒為善。我講這樣的話,你會覺得扎心嗎?你相信神,從你心底的最深之處,你真心相信神。你渴望跟隨 ,即使你此刻尚看不出這事將來如何,你也不了解為甚么事情是如此。那么,找個時間,把你心裡的感覺告訴 ,誠誠實實的告訴 。我前面提過的哈巴谷之豫言,正是這個聖經原則最好的例証。哈巴谷說︰我因強暴哀求你,你還不拯救﹗神阿,你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的,不過,哈巴谷是在私下對神說這些話的。而神也俯就他,對他說︰我必告訴你,但你總不信我。但是,我還是要告訴你我所要作的事。我要使用迦勒底人作成我的工作。哈巴谷更進一步質疑︰這更糟,神竟然要用迦勒底人。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樓上觀看,看耶和華對我說甚么話。這就是偉大的信心。如果哈巴谷不信神,他就不必那么麻煩了。如果有人不知道甚么是黑暗,那是因為他從來沒有看見過光。如果有人從來未曾有過懷疑,那是因為他還不認識甚么是信心。「主耶和華阿﹗……在你沒有難成的事。」你滿有恩典,你施慈愛,你的審判前后一致。但是,現在敵軍已兵臨城下,你竟然要我去買那地,迦勒底人就要占領它了。主阿,現在這塊地已買下了,我要知道,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這就是信心的質疑。

所以,這件事最后還是以信心的再肯定作結束。這裡,我們已經被帶到一個超越邏輯的境界。現在我們要再往前,進入那種相交的氣息中。雖然這段經文相當長,大部分又是耶和華講的話,但是重要的不是耶和華所講的話,而是耶和華講話的這個事實。「那時﹗」(中文聖經末譯出。)甚么時候?就是他把懷疑陳述,把心中的困難說出之后。「那時,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不但這樣,「耶和華的話第二次臨到他。」我不想詳細研究耶和華回答的話,我只想提出兩個重點。第一,耶和華的話臨到時,是這漾說的︰「我是耶和華,是凡有血氣者的神,豈有我難成的事么?」耶利米的禱告,一開始就說,「在你沒有難成的事。」可是他禱告結束時,好象是在暗示,這事看來好象對你太難了。耶和華的回答,一開始就先向這位先知肯定這句確切的話,而且 是用一個問句開始。耶利米禱告開始時,先斷言,在耶和華沒有難成的事。結束時,他仿佛在問,這個對你會不會有點困難?神用反問來回答︰這真是對我太難了嗎?這句話的語氣好象有點開玩笑,但也正表明了神的耐心。也許你覺得用「開玩笑」不太合宜,那么你可能還沒有作人父母,如果你是一個父親或母親,我相信,你也常常故意逗一逗你的孩子。這句話真是充滿溫馨的親情。耶利米先說,在神沒有難成的事;但后來又說,這事對神可能有點難。神說,耶利米,我要和你說話,真的這事對我太難嗎?真的嗎?在我有甚么難成的事嗎?神用這個奇妙的方法,回答了那有信心的人所發出的懷疑。 用的方法,是把那人心中的懷疑直接說出來。我有懷疑,不好意思說出來,現在由神的口說出來,我就不會那么不好意思了。后來,神就斷言,將來人必要應驗耶利米買地所象征的意義,而在這一帶地方買田地、購房屋。

后來聖經又說︰「耶利米還被囚在護衛兵的院內,耶和華的話第二次臨到他。」神還有未完的話要對他說,「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事實上,神就是在對他說,你所表達的懷疑絕對正確。換句話說,這位先知有歡可以提出質問。接著神又讓他進入一個更深奧、更奇妙的真理中,就是經過目前這一切的動亂、不安、混雜、破壞、毀滅之后,從那根,必有苗裔長出來, 來了要作君王,也要作祭司; 要執行權威,也要作中保,使人可能真正進入神的管治之中,實現神管理人的心意。

這就是神對這位有信心的人所作的回答。這位有信的人,在神面前誠實的把自己的懷疑說出來。我們若以誠摯發出問題,就可以給神一個機會,讓 用肯定的啟示來回答我們。不過,這必須是出于個人,不能集體的問。我最深的問題不能由另外一個人來回答。不論是祭司,是先知,是傳道人,都無法把神的回答帶給那些在大風大浪中掙扎的人。我只能對你說︰給神一個機會吧﹗怎么給神一個機會?就是在神面前,把你的不信說出來。我們的問題在那裡?在我們的不忠。我們心有懷疑,不對神說,反而去對朋友,對鄰居大肆宣揚。

這一切,對我們現實的光景言,是在說明一個原則︰往往信心的行動是要我們去賣一塊地,而不是買一塊地。我想我必須再強調這一點,因為我們往往太注意偶發的小事,而忽略了那最基要的東西。耶利米借著買地,表達了他的信心。如果我們翻開新約,就可以發現一個相反的例子。「巴拿巴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我們不要把偶發的和基要的相混淆。還好,教會中還沒有出現兩個這樣的教派︰一個專買地,一個專賣地。一派叫耶利米派,另一派叫巴拿巴派。其實教會常常有這錯誤,根據偶發的東西,就建立起一個獨特信仰的教派,而那最基要的東西,反而被忘記了。這裡所要表達的原則,比買地、賣地更深。這個原則比任何時候人所能說明的都更深。

耶利米購買亞拿突那塊地的故事,說明了一個重要的原則︰首先是維持與神的關系,所以我們才能了解目前的局勢;其次,我們要保持對時下的局勢之認識,這樣才可以保持與神的合作。這樣的機會,往往是在普通生活中出現。作為一個有信心的人,你明天早晨就要去買、去賣。對神的信心乃是一種交往,這樣的相交是如此的真實,以致每一時、每一刻、每一件微小的事,都可以感受到永恆力量的脈動。對神的信心,可以使人對哈拿篾非常熟悉,對他急于要賣那塊地,在災難末臨到以前把價值收回這件事非常熟悉。這樣的信心必須加以培養。而惟有人不把自己內心的問題加以掩飾、加以偽裝,敢于在神面前表白出來,才能培養出這樣的信心。對于那些敢以如此誠實信神的人,神就要告訴他一個奧秘,就是「耶和華與敬畏 的人親密」。 《摩根解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