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的力量(耶11:18-13:27)
讀經︰王下23:25-37;代下35:20-36:5;耶11:18-13:27
「耶和華說,你若與步行的人同跑,尚且覺累,怎能與馬賽跑呢?你在平安之地,雖然安穩,在約但河邊的叢林要怎樣行呢?」(耶12:5)。
這是耶和華對耶利米講的話。要了解這段經文的意義,必須先明白它的上下文,以及當時的歷史背景。
背景
前一章我們已經說過,在約西亞晚年的那些日子,他們這個國家的生命正逐日衰退。他是在米吉多與埃及王法老尼哥打仗時陣亡的。雖然他事先得到警告,但他還是親自赴戰場。約西亞死后,他的兒子,從哈慕他生的約哈斯,立刻繼承他的王位。約哈斯在位雖然只有三個月時間,但是其間充滿了邪惡。埃及王對約哈斯作王極為不滿,就把他囚禁起來,立了約西亞的另一個兒子約雅敬為王。為了報答埃及王尼哥立他為王,約雅敬就向全地課稅,向埃及納貢。不久之后,尼布甲尼撒擊敗了埃及王,約雅敬轉而成為巴比倫的傀儡。但為期只有三年,三年之后他又背叛了巴比倫。
耶利米書11:18-13:27所記的歷史背景,就是這段期間。這段時間是一個過渡時期,由約西亞的晚年,經約哈斯的統治,到約雅敬的早年。這段日子也是國家多事之秋。先知警告他不要和埃及聯盟,以求取虛假的安全感,約西亞王卻矯枉過正,輕率的出去和埃及打仗,結果當場陣亡。猶大幾幾乎因此淪入埃及人的手中。不過,那個時候巴比倫已經興起,並且直逼埃及。猶大夾在兩強之間,自然也卷入了漩渦之中。百姓受到了篡位的約哈斯之不良影響,以及那位作傀儡的王約雅敬之影響,越來越敗壞。很明顯的,在這種情形下,要傳講耶和華的話,真是越來越難。
耶利米雖然在耶路撒冷說豫言,但很可能他仍然住在亞拿突。在亞拿突那個地方,他遇到了不少的危險。耶利米說,耶和華親自對他啟示了一個事實,就是當地的人,正在設一個奸詐的計謀,想要傷害他的性命。耶利米就把他的案件向耶和華陳明。耶和華回答他說, 知道他們設計謀害他的事,並且說, 要用最嚴厲的方法懲罰那些謀害他的人。接著、這位先知就把他心中積抑的苦楚,對耶和華傾吐。他問,惡人的道路為何亨通?「這地悲哀……要到幾時呢?」耶和華的答話中,顯示出一個事實,就是他所看到的這一切事,他所經歷過的這些試煉,和在前面等著他的那些比較起來,就不算一回事了。那些即將來到的,和目前的光景相比之下,有如跑馬和步行之比,有如波濤洶涌約但河與平安之地之比。關于 自己的百姓,耶和華說, 已經棄絕他們。因看他所陳明的案件、因著事實上的光景,這位先知宣告說,他完全同意神的作法。他看出審判即將臨到,他也看出,這審判是公義的。耶和華對他宣告說,這位先知的鄰居們將和猶大一同被拔出。不過,僅管如此, 還是給他們一條出路, 還是可以轉過來,憐憫他們。
這段期間所記錄的最后這段經文,以耶利米和耶和華之間的交談以及耶和華對耶利米的兩個指示作結束。這兩個指示,一個是為他個人,另一個是為百姓。為他個人的指示,是去買一根他可束腰的麻布帶子,然后拿去藏在伯拉河(幼發拉底河)的盤石穴中,過些時候再去把它找出來,讓他看到這條麻布帶子已經沒有價值。耶和華清清楚楚的把這指示的意義告訴了他。這條麻布帶子代表以色列家和猶大家。第二個指示是以言語的方式表達的,耶和華引用一句俗語︰「各壇都要盛滿了酒。」 說這個吩咐是傳給所有百姓聽的。同時 也豫告,百姓聽了這話,會回答說︰「我們豈不確知,各壇都要盛滿了酒呢?」耶和華吩咐,聽到了這話,他必須向他們宣告,神要使官長都酩酊大醉,並且使他們彼此相碰。
這段記錄最后的一部分,是先知呼叫百姓來聽耶和華最后的一個指責,那是對君王和太后說的話,就是對約哈斯王和對太后哈慕他說的話。這話中包括︰宣告審判即將來到,審判的原因,宣告當時的光景是無可救藥了,最后宣告,他們的覆亡是無可避免的。
耶利米所處的光景
上面這一段背景的介紹,可以稍稍讓我們看到,耶利米當時所處的光景。就在這種環境下,就在耶利米與神的交往中,耶和華說出了我們所引用的這段話。這段話引用了兩個比方性的說法。我們必須承認,這節經文很難懂。正因為這原因,幾乎每一個解經者,對這節經文都有他自己的譯法,有他自己的解法。下面我就把幾種不同的譯法,列舉出來︰
「如果你和步行的人一起跑,他們都已經讓你覺得累了,你怎么還能跟馬賽跑呢?如果你在自己認為安穩的平安之地,都已經覺得累了,在約但河的狂濤中,你要怎么辦呢?」(欽定譯本)。
「如果你和步行的人一起跑,他們都已經讓你覺得累了,你怎么還能跟馬賽跑呢?如果你在自己認為安穩的平安之地,(這樣的地方都叫你覺得累了,)那么在約但河的狂濤中,你要怎么辦呢?」(猶太學者Isaac Leeser 根據馬索拉經文Mas-soretic Text直譯)。
「如果你和步行的人一起跑,
他們都讓你覺得累了,
和馬賽跑,你要累成甚么樣子?
如果你在平安之地,
安穩的居住,
那么你與約但河的狂濤有何關系?」(Helen Spnrrell 從學術的角度,翻譯舊約的經文。可惜,很少人人知道這份作品的存在)。
「如果你和步行的人同跑,他們都讓你累了,
為甚么你還那樣熱衷于與馬賽跑?
雖然在那安穩之地,你有信心,
但是你要如何對付約但河驕傲的河畔?」(Rotherham的譯法)。
「你只不過是和步行的人同跑,他們都讓你覺得累了,你怎能跟駿馬比賽?如果你的信心是在這個平安之地,那么在約但河邊的叢林,你可要怎么辦?」(Ball的翻譯法)。
對照上面這些譯法,我們可以注意到兩件事︰第一,困難之處是在這節經文的第二部分;第二,這節經文的主要思想,各家譯法大致相似。
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中,有一個字是我們希伯來文版本所缺的。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原始希伯來文版本中,應該有這個字的。現在,我要把這個字加進去,按照這樣的了解,翻譯如下。我以為,這樣的譯法,可能最接近這節經文的意義︰
「你若與步行的人同跑,尚且覺累,怎能與馬賽跑?你若在平安之地,尚且『不』安穩,在約但河的狂濤,你要怎么辦呢?」
這裡所加的一個字,就是「安穩」前面的那個「不」字。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有這個字。我相信,這樣的譯法才是正確的。
從這些不同的翻譯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共同的、簡單的中心思想。這個思想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如果和步行的人同跑,都己經覺得累了,他和馬賽跑,怎能期望得勝?一個人如果在平安的環境中,還不覺得安穩,那么他走在叢林中,經過野獸出沒的地區,又當怎么辦?
這節經文根本就未談到,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怎么活,他就會怎么死。「約但河的狂濤」一詞,根本和「死」拉不上關系,雖然許多解經者和詩歌作者,喜歡把約但河比方作死。我們必須先把這觀念從我們心中清除掉。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耶和華在此和 的仆人耶利米立了一個約, 要把他從死亡中救出來。一個人所經歷的境遇,有一些可能比死還痛苦。在耶利米的一生中,有多少次他經歷過約但河的狂濤,驕傲,荊棘,叢林,他經歷了多少野獸出沒之地,這絕非是他慣于居住的平安之地。在這些境遇之中,他寧可死了還好。
這裡從耶利米的問題中,可以看到三個意義︰承認他過去的經歷,啟示他未來的方向,強迫他去思想,並找出答案。
所以,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了神對付 仆人的方法。在那段時間,正是明顯的顯示,他即將進入一個更艱苦的階段,他即將經歷一些比以前他所經歷過的更危險、更可怕的事。當神的仆人,在疲累的光景下,在他為自己所經歷的道路憂慮放不下的時刻,就在他看到事情已無可挽回的情形下,他開始有點畏縮了。這時神要如何對付 的仆人昵?
首先,神強調他所遭遇的困難,迫使他再次思想自己的軟弱。 從外面的角度,提出他內心無法超脫的問題︰「你若與步行的人同跑,尚且覺累,怎能與馬賽跑?你若在平安之地,尚且不安穩,在約但河的狂濤,你要怎么辦?遇到了那些野獸、荊棘的時候,你可要怎么辦?」
我們再比較深入一點,來思想這些問題。首先,這些問題等于承認了過去,也就是肯定他過去所作的服事。他已經和步行的人同跑了;他已經在一個比較平安的時刻裡,也就是約西亞統治的階段,從事了一些困難的工作,這些問題也承認了他所受的苦。在他服事的過程中,在他服事的果效上,他已經覺得疲累了。他沒有安全感,他的內心還是有那么一種恐懼,那么一種不安。「你若與步行的人同跑。」這句話承認了他在過去年間所作的服事,「這些年間你的服事,已經叫你疲累了。你的這些服事實在已經夠苦了。但這些年間,比較上來說,已算是相當安寧的,雖然你的心有恐懼,雖然你還是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所以,這句話實在是承認他受了夠多的苦。
這些問題,不但承認他過去的服事,同時也啟示了他的未來,至少是對他的未來,稍有暗示。前面還有更加嚴厲的服事在等著他。過去他是與步行的同跑,現在神呼召他,要他與馬賽跑。不久之后,他要進入一個更困難的環境中,他所處的時代要充滿了動蕩不安、騷亂此起彼伏。跟過去的時代相比,在約西亞的日子裡,算是相當平安的;百姓們是有些邪惡的念頭,但因為國王太孚人望了,所以邪惡的念頭都被壓製著。這樣的日子已經不再了。這位先知即將進入服事的時代,就像約但河畔野獸出沒之處,就像荊棘叢生之地,就像樹林密集之境。所以,這些問題,另一面乃是呼召這位先知,要面對末來,要在心理上先作好準備。
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這段話的重點了。神的這個仆人已經和步行的人同跑了,他已經作了該作的見証。雖然比較上來說,這一段已過的時間是相當平安的。但是,他心底深處還有這些問題。現在神親自從外面,提出了這些問題。無疑的,這些問題會在他心中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這些問題既然觸及了他內心深處的感受,對他必然具有重大的意義。這些話,對耶利米而言,是對他所處之境遇的同情。他已經疲累了,他渴望平安,他知道當 全國的光景,他剛剛發現,亞拿突人設計要謀害他,他覺得事事都不如意,自己正處在四面楚歌之中。正在這個時刻,他聽到了從神發出的這幾個問題︰
「你若與步行的人同跑,尚且覺累,怎樣與馬賽跑呢?你若在平安之地,尚且不安穩,在約但河的狂濤,你要怎么辦呢?」
這段話也顯示出,神對耶利米的信心。從這段話,你絕對看不出,神覺得耶利米過去沒有善盡他的職事。這段話更進一步,認可了耶利米過去的實際經歷。他是累了,他有恐懼;盡管如此,他還是與步行的人同跑了,他還是把當傳的信息傳出去了。在過去,神第一次呼召他出來服事的時候,也曾經從內心,發出一個痛苦的呼喊︰「主耶和華阿﹗我不知道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那時候神給他的回答是︰「我吩咐你說甚么話,你都要說……我已將當說的話傳給你」。耶利米真的把神的信息傳出去了。前面這段經文中,神所發的問題,一點都沒有懷疑耶利米是否忠心的把 的信息傳出去。現在,就在他疲累、戰兢的時刻,神用這段話中的問題,認可了他過去的經歷。神一點沒有責備的意思,因為耶利米已經履行了他的使命。這段經文中的問題,表達了一個觀念,他未來所要面對的,是更加艱難的工作。所以,這段話實際上是對耶利米的另一次呼召,呼召他進入一份更困難的職事。這樣的一段話,實際上是對耶利米的嘉獎。我知道,這段經文很難解釋。但是,如果我們能設身處地,替耶利米想一想,為著過去的服事,他已經疲累不堪,又在面臨隨時臨到的生命威脅的情況下,恐懼不安。就在這個時刻,神對他說了這段嚴厲的話,又要他去作新的工作,你必然可以體會到,神對這個人具有絕對的信心。正因為 看得起他,所以 才會把即將來到,那更艱巨的工作,放在他的身上。
從另一方面來看,神對這位先知有信心,雖然 早已知道他內心有恐懼,但這件事宜本身,就是要這位先知對神有信心。實際上,神透過這些問題,等于對他說︰我還要指定你去作更困難的工作。我把這工作交給你,因為我對你有信心。現在,你要怎樣去執行這工作?這樣的問話,等于在暗示耶利米,既然神有信心把這樣的工作交給他,他就應該對神有信心。假如神肯冒這個險,把這樣的工作交給他這個人──我知道,我在這裡用「冒險」這個字眼,有些人會不以為然,但是我找不出一個更恰當的字眼來說明。既然神肯冒一個這樣的險,耶利米也應該冒一個險,把一切都交托在神身上,把自己豫備好,投身從事這個新的、更困難的工作。因為從過去的經歷中,他應該可以看到神對他的信任,他也可以相信,在未來的經歷中,神也會有同樣的信任。
我要再一次,請你設身處地,站在耶利米的立場,思想神這段話所可能引發他思想到的幾個真理。我相信,他在認清各種不同事實之后,必然會思想到這幾個真理的。
我想,第一個真理是一個事實,除非神先把一個人訓練好,先讓他與步行的人同跑, 絕對不會叫那人去與馬賽跑。除非神先在平安之地,把那個人訓練好,不然 不會把那人投入約但河的激流中。這是一個不變的大原則,神必按這原則對付 的仆人,也用這原則對付 的百姓。在英國,有一句俗話是家喻戶曉的,意思是︰「神叫風輕吹剪過毛的羊。」這句話不正確,但裡面也有一點真理。實際上不是神叫風吹得輕一點,而是先讓羊長毛,可以經得起風吹。 不會因為人剪羊毛,所以就把風向轉了。從這個錯誤的俗話中,也可以看到一個真理。神必定先酬練一個人,然后才讓他進入一個環境中。我在這裡舉一個實際的例子。多年前,在威爾斯南 ,發生了一次重大的火車失事慘劇。援救人員清除失事現場時,發現一個罹難的母親,她懷中所抱的孩子,一點傷都沒有。當救護人員把已死的母親尸體搬開時,那個嬰孩竟然對著救護人員微笑了。當時這個小孩手中抓著一包糖果。救護人員為了檢查這個小孩子,就把他的小手指弄開,把那包糖果拿走。那個小孩就立刻放聲大哭。這個小孩為了那包糖果放聲大哭,可是對于媽媽已經死去的事,一點也不了解。這個孩子長大后,我相信他不會再為那包糖果哭,相反的,他一定為母親的死難過。但是,神絕不會讓那個小孩,在受過「與步行的人同跑」之傷痛以前,就去經歷那「與馬賽跑」的椎心稽首的喪親之痛。這是神一直所用的方法。 總是用比較輕的經歷,來訓練一個人,然后才讓他去經歷更嚴厲的環境。「你若與步行的同跑,尚且覺累,怎能與馬賽跑呢?」這句話的第一部分,告訴我們,除非神已經用「與步行的同跑」訓練過我們, 不會呼召我們去「與馬賽跑」。涂非神已經在此較平安之地,裝備了一個人, 不會把人送到野獸出沒的叢林中。
但是,耶和華的這段話,對先知還有另外的一個意義。從神的話,他可以體會到,過去的那些艱苦經歷,實際上正是神在訓練他、豫備他,讓他可以承受未來那更難擔當的工作。過去經歷過沖突以后,所 得、所累積的力量,乃是他應付未來更大沖突的力量。在戰場上,一個軍人受傷,經過包裹、治療之后,他還是要再上戰場,迎接新的戰斗,一直到獲得最后的勝利。對基督徒而言,那是直到神的國臨到。如果我們行在 的旨意裡,如果我們愿意跟隨 ,那么我們當知道,目前我們所遭遇的這些困難,只不過是在訓練我們,使我們能以面對那擺在前面的艱辛服事。所以,我們當中,若有甚么人,生活完全舒適,沒有任何問題,他就必須小心,因為這表示,他在基督徒的生活和見証上,太過于疏忽了。我們要「與步行的人同跑」。這是一個大經歷,也是一個必須有的經歷,因為我們這樣與步行的人同跑,可以把自己鍛煉成很堅強,然后我們才有可能與馬賽跑。「耶穌基督精兵,奮勇上戰場……甘心為 受苦。」這並不像普通壯士那種一去不複返的英雄氣概,這乃是奮勇接受裝備,鍛煉,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基督精兵。過去的困難乃是我們朝著更大困難前進的踏腳石。過去經歷中所獲得、所累積的力量,正是克服未來難處的保証。
最后,神的這段話,還有另一個意義︰過去看似不可能得勝,后來卻得勝了。這樣的經歷,可以使找們放心,因為將來的問題,看似不可能克服,但到時我們必然還是可以得勝。「你若與步行的人同跑,尚且覺累,怎能與馬賽跑呢?」我當怎么回答神呢?我要這樣回答︰因為神是神,因為這個問題是神提出來的,我要回答 ︰是的,我與馬賽跑時,也一樣會覺累。但我還是會得勝,因為過去,我靠著你的力量,與步行的人同跑,已經有過得勝的經驗了。這個回答是正確的。如果 再問我︰你在平安之地,尚且不安穩,在約但河邊的叢林要怎樣行呢?我就要這樣回答 ︰因為你是神,所以雖然在叢林中,我常常會怕,但我還是會得勝,因為過去,我在平安之地已有過得勝的經歷了。
有一樣東西,是別人無法搶奪去的,那就是昨日的勝利;而昨日的勝利,正是明日得勝的豫告。哦﹗我們疲累了﹗是的,我們有恐懼,但是,讓我們回頭看看。雖然當初我們覺得不可能,但神呼召了我們,我們已經與步行的人同跑過了。雖然不容易,但我們在平安之地,已經把見証傳出去了。是的,那時我們真是恐懼戰競,這是別人所無法了解的,但是我們還是作成了。我們累、我們怕,但是我們也有過去的經歷。憑看過去的這種經歷,我們可以與馬賽跑,可以活在約但河邊的叢林。這不是我們不自量力,而正是因為我們的軟弱。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心剛硬了,以致對叢林的可怕一無所覺。我們現在比過去 呼召我們時更是戰兢,但是︰
「 昔日的愛,導我確信,
不會撇棄我,任我掙扎無助,
以便以謝,回憶多甜美,
証實 必照顧我到底。」
所以,當神俯就那個卑微的人,對他說出這句看似嚴厲的話,看似責備的話︰「你若與步行的人同跑,尚且覺累,怎能與馬賽跑?」時,他應該如此回答神︰靠著我過去與步行的人同跑所鍛煉出來的力量,我可以和馬賽跑,靠著那位在過去,除去我恐懼的神,現在我可以昂然前去,在約但河邊的叢林服事。
所以, 呼召我們去從事新的、困難的工作時,雖然我們還是累,還是恐懼,但我們還是以上面的話回答 。因為神所問的問題,本身就是答案。只要我們靠著 向前走,馬不能比我們快,約但河邊的叢林野獸也不能勝過我們。 《摩根解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