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二1】「有一個利未家的人娶了一個利未女子為妻。」
【出二2】「那女人懷孕,生一個兒子,見他俊美,就藏了他三個月,」
【出二3】「后來不能再藏,就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裡頭,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
【出二4】「孩子的姊姊遠遠站 ,要知道他究竟怎么樣。」
【出二5】「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她的使女們在河邊行走。她看見箱子在蘆荻中,就打發一個婢女拿來。」
【出二6】「她打開箱子,看見那孩子。孩子哭了,她就可憐他,說︰『這是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
【出二7】「孩子的姊姊對法老的女兒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來,為你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
【出二8】「法老的女兒說︰『可以。』童女就去叫了孩子的母親來。」
【出二9】「法老的女兒對她說︰『你把這孩子抱去,為我奶他,我必給你工價。』婦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
【出二10】「孩子漸長,婦人把他帶到法老的女兒那裡,就作了她的兒子。她給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說︰『因我把他從水裡拉出來。』」
【出二11】「后來,摩西長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裡,看他們的重擔,見一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的一個弟兄。」
【出二12】「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裡。」
【出二13】「第二天他出去,見有兩個希伯來人爭斗,就對那欺負人的說︰『你為甚么打你同族的人呢?』」
【出二14】「那人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嗎?』摩西便懼怕,說︰『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
【出二15】「法老聽見這事,就想殺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
【出二16】「一日,他在井旁坐下。米甸的祭司有七個女兒;她們來打水,打滿了槽,要飲父親的 羊。」
【出二17】「有牧羊的人來,把她們趕走了,摩西卻起來幫助她們,又飲了她們的 羊。」
【出二18】「她們來到父親流珥那裡;他說︰『今日你們為何來得這么快呢?』」
【出二19】「她們說︰『有一個埃及人救我們脫離牧羊人的手,並且為我們打水飲了 羊。』」
【出二20】「他對女兒們說︰『那個人在哪裡?你們為甚么撇下他呢?你們去請他來吃飯。』」
【出二21】「摩西甘心和那人同住;那人把他的女兒西坡拉給摩西為妻。」
【出二22】「西坡拉生了一個兒子,摩西給他起名叫革舜,意思說︰『因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
【出二23】「過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做苦工,就嘆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于神。」
【出二24】「神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 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
【出二25】「神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的苦情。」
【出二2】「見他俊美,就藏了他三個月。」
這是一幅含意極為美麗的圖畫,描寫一對倚靠神的父母,因著信藏了他們的嬰孩(參來十一23)。這使我們發現︰摩西的信心並非發端于他自身;他的雙親是大有信心的,以致他能承接那寶貴的信心。摩西之所以能夠被神使用,作一個為著成全神計劃的旨意,所揀選的器皿,乃是因為他對神有信心。 摩根《話中之光》
【出二10】摩西生出來才三個月,就給人投在水裡。后來被法老的女兒把他從水裡拉上來,收留養育他為兒子。所以他的名字叫作摩西,摩西的意思就是從水裡拉上來。摩西是以色列百姓中第一個被拉出來的,后來才有許多百姓跟 他被拉出來。 倪柝聲《最溫和的人》
【出二12】當摩西看見同族的弟兄被埃及人欺侮時,便將對手打死。他在動手前,他的眼睛「左右觀看」(出二12),看沒有人,遂置人于死地。單單左顧右盼是摩西的眼睛有毛病。俗語雲︰舉頭三尺有神明。摩西沒有向上看。基督徒不必向上三尺看,只要從頭腦下來二尺,心中有神就夠了。摩西只是左右觀看,結果神罰他到米甸沙漠中度過四十年。讓他的眼睛從左右觀看,改為抬頭望天。抬頭望天是基督徒的本色和立場。凡事仰望掌管萬有的神,讓 負最后的責任。 寇世遠《屬靈的耳目》
人類智慧的愚拙(Ⅱ)(一15-二14)(續)
但是法老的這一舉動結果卻適得其反。暗蘭與約基別(摩西的父母,見六20)──因為我們不知道族譜到底有多完備,我們便不知道他們與利未的關系有多密切──服從國王,但把他們的嬰兒交托那創造尼羅河的上帝。結果是法老所輕看而又想消滅的其中一個人,卻在宮庭中得到一個安全的地位。
我們沒有辦法去認明法老的女兒是那一位──說她是那唯一的女法老哈沙撒,這純粹是浪漫主義;而且我們也不知道她為何收養這孩子。但是除非我們抓住摩西因此擁有王族一切特權這事實,則我們展開這故事時便無從理解。而且,王的女兒的那種憐憫可能為許多埃及人所共有;雖然我們並未獲知,也許法老不久便不得不收回成命。摩西的得救甚至可以解釋作尼羅河諱忌這樣的祭物。
對于這故事的真實性,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存疑,因為據說大約一千年前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說的是亞喀得(Akkad,譯者注︰古代巴比倫的北部及其首府,為閃族文化的中心)王撒珥根;但是有關撒珥根的準確影響卻很不清楚。而且,如果我們否定故事的真實性,實際上便不可能了解摩西如何達致他的顯赫地位。
我們並未獲知約基別乳養她兒子多久,但是當時的社會,通常嬰兒三歲斷奶,特殊情形則是五歲(撒母耳的情形也差不多如此),而摩西可能與父母住那么長的時間,以使他有同族人根深柢固的身份與希望,以及他們的族長對上帝的信仰,不可根絕地印在心裡。
其后的歲月如何,我們毫無所知。司提反說︰『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徒七22),顯然是由他所持的地位推論而得。約瑟夫和其他的人所說他領了一支埃及軍隊攻擊埃提阿伯,就是努比亞(譯者注︰北非洲東北部古代一個地區),攻克他們的首都,而且娶了那戰敗的國王的女兒,這故事並非全無可能,但是其中也不免缺少真實性。聖經略掉這些無關重要的年日,以摩西的愚拙為例作為平衡法老的愚拙。
關于殺死埃及人(二11),並沒有提及動機。我們所知的乃是他可能是盡他的本份,而他的受害人則是罪有應得。許多人常常都會受引誘去幫助落水狗(失敗者),不論其是否為對。這是律法上特別禁止的(廿三3),因為它可能引致更甚的不公平,就如我們現代為幫助軟弱困苦的人,在立法上受贊揚的努力所清楚顯示的。至于摩西,由于他在宮庭中的地位,可以根本不理會法律,這法律乃是埃及的老百姓所關心的。而這人大抵是個奴隸的督工,他不能合理地保証法律不擾及以色列人。結果用不公道的手段總是很少達成公道的。
『他出去到他弟兄那裡』這句話,在希伯來書十一章廿四節作『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顯然已經從他父母學到,足以使他厭惡在宮廷內的特殊身份,和在他周圍到處出現的偶像崇拜;而對這些偶像,他卻被迫要通融,不能公開拒絕。但是他顯然像我們所想的,以為他可以兼收並蓄,他可以既作以色列人的領袖,卻仍然享受埃及人的特權。他沒有意識到,由于他所受的教育,由于他所擁有的地位,必然引起以色列人的嫉妒。上帝為使世人與 自己和好,要付出的一部分代價,便是 兒子自己要倒空成為貧窮,好叫我們富足。這乃是教會領袖所難于學習的事,他們要領導的人越是卑下,越要多多服事他們。
另一方面,摩西自認外僑與可怕奴隸,必然引起宮中強烈的敵意。有這樣的一個說法,說他希望用有組織的反叛去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果然如此的話,那就更是愚拙了,因為法老到處有探子,必會防患于未然。
希望都幻滅了(二15-22)
法老『想殺摩西』一語,含義是他沒有放棄。這便便摩西能以逃脫,因為他的身份使地能不受約束地通過邊防哨兵。
米甸位于摩押南 (民廿二4)與亞喀巴灣(譯者注︰紅海沿西乃半島東岸的一個海灣)東部地區相聯。但是因為他們乃是半游牧民族,我們不能確知這裡所指的地區,也不能有信心地用它來作我們認明西乃山的根據。
摩西在這樣的情境之下,穿 他的埃及服裝,一定分外顯眼,而他的權威態度使他能為所欲為。整個事件應當與創世記廿九章一至十節比較才能更為清楚。近東許多地方缺水使人必須按嚴格的辦法分配。
直到今天,這地區的女子通常都作牧羊女。但只至青春期為止。當葉忒羅的長女西坡拉到了被認可的結婚年齡時,摩西與她結婚了。大抵他與他的岳父之間的協議,很像他的祖先雅各與拉班之間的協議相同,雖然任何一方在此都沒有欺詐的成分。
其后漫長的歲月中,摩西所受神命的訓練好象全無用處。當他全部精力用于半沙漠地帶的稀疏草木中照顧羊 時,他所受的優越教育顯得是浪費。葉忒羅接納摩西為女婿,並不見得給他在米甸的氏族社會中有任何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段時間裡,並沒有提及他靈性的長進,但是可以看到,在這個時期中埃及給他的毒素似乎從他的身體中消除了,而且他似乎覺知他的智慧與才能已經引他到了一個死胡同去。他把他的長子取名為革舜(二22),表明他的價值觀。革字通常譯作寄居的(欽定本作『外國人』,比較上不夠正確),那就是僑民,意思是法律上容許的人;比較創世記廿三章四節,在那裡,公開而又鄭重地買來麥比拉的洞,因為這舉動確定亞伯拉罕在那裡有居住的權利。革舜的名字給那些聽到的人以為摩西承認他在米甸只是受到寬容之意。不過,在希伯來語,它的意思是強調『我……成了』的意思,而且表示否認埃及是他的家。(關于葉忒羅名字的注解,請參看附錄︰葉忒羅{\LinkToBook:TopicID=238,Name=葉忒羅}。)
貳 上帝的介入(二23-六27)
以色列呼求上帝(二23-25)
『埃及王死了』這一句話,通常視為是給四章十九節作準備,但是它實際上乃是故事的轉捩點。卜撲(譯者注︰Alexander Pope 1688-1744英國詩人)著名的格言說︰『希望的泉源永流在人心中。』這是高貴的人文主義典型的例子。對在埃及的以色列入,他們所受的苦待與奴役,被視為當權的法老偏執的表現;並且希望他一死了,情形便會改變。他果然死了,但情形卻沒有改變過來。因此,希望全幻滅了,以色列人便記起上帝來,而且發現 也紀念他們。
在竭力的禱告中轉向上帝,每每不是最后的希望,而是承認絕望。一個故事說到當一只船正在被狂風惡浪沖擊時,一個在驚怖中的女人對那路過的船長說︰『船長啊,還有甚么希望嗎?』船長答道︰『我們唯一的希望在乎上帝。』她臉色變得蒼白,喘 氣說︰『真是那么糟嗎?』事實常常是連基督徒也容易說出對禱告期望甚微的話。
但是以色列人像其他許多人那樣,發現當他們記起上帝時,上帝便顧念他們;這是人性和上帝的屬性的典型的例子,因為 永不忘記我們。
許久許久以前,英格魯 撒克遜(Anglo-Saxon)世界中,許多人在兒童時期,便已知道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和他們光榮得救的故事。那時他們對它模糊不清而又一知半解地部分繼承。
然而,在今天,以色列的名字首先使人想及猶太國,想及她的領袖們在埃及尋找生存的故事。除此之外,大多數人或許視這故事為近于神話,失落在古代史中。當他們聽到每年守逾越節時,他們把它視作仲夏之晨在大石柱 (Stonehenge,譯者注︰英國Wiltshire的Salisbury平原上的史前遺物)的德洛伊教派儀式一樣。他們覺得難以了解為何大多數猶太家庭都遵守它,甚至那些對傳統宗教並未奉行的人也是如此。當他們知道猶太人的基督徒數目越來越多,且大多數守逾越節;而差不多所有的基督徒,特別是在以色列的,沒有不曉得其意義。對這種情形,他們更覺難以理解。
迄今,從紀念遙遠過去的一個模糊事跡──逾越節,隨之以出埃及,到十字架和耶穌基督的空墓,這一切加在一起,構成了上帝啟示人類的焦點。
現代人被教導誤以為宇宙乃關閉的體系,受不可變易與不可違反的定律所管治。豈知就最廣義而言,慶祝逾越節乃是慶祝上帝在歷史中對歷史的掌管。它所紀念的事跡不需要考古學的發現去証實它,但是這些事跡符合它們固有的背景和環境。
不過,這故事不只是對現代世界觀的一種挑戰──這種世界觀使本應是世界的主人成了世界的奴役;它也是對那些整天為事務所奴役以致困倦的靈魂,對那些未聽到基督的『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之福音的人的邀請。它對那些像以色列人那樣,在磚瓦和泥土中勞動的人論及拯救;也對那些在現代商業生意的掙扎中的人論及釋放。它對那些被督工的鞭子驅策的人論及;也對那些被日用之糧食和我們以為必需的現代奢侈品與新玩意,趕上生活水準,與鄰居競爭,或者像流行的話所說的,為『力爭上游』的需要所驅策的人論及。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