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曼讓位在即。致命的打擊已經開始。讀者等待惡人曝露,並應得的災禍。當然投身其間的劇中人物不會像我們一樣知道一切。國王依然不知道他們的王后是個猶太人,以斯帖無法知道他得到消息以后,會有怎樣的反應。她似乎也不知道末底改躍升及動向轉變。哈曼大概仍如國王一樣不以為意,都不知道以斯帖是猶太人,是末底改的近親。他在末底改事上蒙受恥辱以后──只有他自己和三五知己知道──他可能還希望為自己挽回一些尊榮。這出戲到了揭示階段。
首次揭示,來自王后,她從國王那裡一再得到暗示,不論她希望甚么,他必應允。對于國王和哈曼各是大的震驚。以斯帖的勇氣至終受到考驗。要揭露哈曼的凶惡,她也得透露她是屬于被判受死的民族。有人指責以斯帖,攻擊哈曼的時候,太無情;而哈曼求她憐憫時,她竟默不作聲,她能否不把他 得一錢不值?──甚至試圖減輕他的罪行?我們想盡快深入人物內心(這裡作者不鼓勵我們這么做),很清楚,我們實在不能責備她。她自己和她民族的安全處于危難關頭。她唯一的希望,在于展示她對手的邪惡,一切的丑行。
就此她指出他卑鄙地以金錢為餌,獲得王諭(雖然在三10中,國王推辭,但是這是東方人的禮貌,可能還是接受下來了)。也因此,她毫不妥協地在六節上半節說的話,暗示哈曼不只是她的敵人,很明顯的,也是國王的敵人。這故事並非要在這裡或任何地方,把以斯帖各方面作為虔敬人的模范來介紹。在這裡她的行動受到贊揚,卻是她決定把自己生命置于險境為要拯救她的百姓的自然結果。她現在所做的,是她所知的唯一方法。她留給我們一個勇毅的榜樣,果敢的運用她的一切力量,達到目的。(其中包括與其女性氣質比美的,上帝所賜的精明。見尼二1-8的注釋──『靈巧如蛇』{\LinkToBook:TopicID=132,Name=靈巧如蛇(二1-8)})
至于哈曼,我們見到他最后的圖畫,在君王無可挽回的烈怒之下,轉向以斯帖苦苦哀求。這是他從未表現過的。如果懇求薛西斯已屬不可能,因為王『定意』要加罪于他(7節),他求以斯帖,也屬無效。他愚蠢地伏在他以前設計要害死的人當中的一個,在國王的眼中,反而罪加一等,以為凌辱了王后。這只有加速了他的滅亡。再一次,有一句箴言解釋了這一件事(見箴廿六27)。
薛西斯並不是一位『光榮的武士』。他的行動無需依據任何優美的情操加以解釋。他僅是一個迷于維持暴君現狀的君王,特別是他自己的利益。這並非是哈曼的滅族政策激怒他;他豈不是縱容哈曼這樣做么?我們也許會過于側重他對以斯帖高貴的感情;我們必須把浪漫和武士精神放在一邊。至終薛西斯發現哈曼是他的敵人,他才判他死刑。
就在這小場景的行動中,把這點表露出來了。在他斥責其首相的忿怒中,其第一個本能的反應,是往御園散步去﹗這是一個可能的反應么?當然,他可能一時摸不 頭腦。他卷入麻煩的境遇裡,遠非筵會的前天所預期的。誰是省得了的,王后或首相?如果這些問題,在他出去逛一圈時早已存在心裡,他一回來,立刻得到了答案。他瞥見『哈曼伏在以斯帖所靠的榻上』──無疑是斜倚──諸如向前靠向他的王后的舉動,在女院(可理解為抽象的意念,即禁止與王后王妃接近)是絕對禁忌的。(在8節裡君王所用譯成『凌辱』的字,含有性侵犯之意。)這還不夠(雖然在8節裡,哈曼的臉立刻被蒙 ,像個囚犯,暗示他已是罪犯了),薛西斯接下來發現這惡漢還懷 敵意反對他的恩人末底改。薛西斯王認識到,這等于是侵犯他自己的罪行。
在這樣的君王統治之下,各民族的生存有望。但是要依賴他們,不啻緣木求魚。這是為何猶太人(盡管是忠心的公民,甚至對臨到的尊榮樂在其中)絕不可能只認識世俗權威而受同化的理由。他們必然保持他們分別的身分(盡管在以斯拉記裡詳述獲得一時的勝利,往后他們還有危難),勢必順從在萬有之上他們上帝的權威,只有上帝是他們真正的拯救。基督徒與類似的統治集團共存,並 忠他們。如果兩者之間從未有沖突,感謝贊美上帝;如果必須在二者之中作出抉擇,就為上帝恩典祈求,把上帝擺在首位。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