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記第六章

失勢……(六1-14)

這段主題中,巧合與隱藏在背后的目的,顯然交織在一起,形成極其惹笑的嘲弄。試看巧合的事,末底改即刻受維護獲辯明,哈曼的厄運隨之而至。國王不能睡眠;他吩咐把歷史書拿來,讀給他聽;朗讀者結巴地讀到末底改 忠的事跡,記載在二章廿一至廿三節裡;他正在揀選最合適的封爵授予這位忠心的人,呀,看呀﹗他的首相正好晉謁──正是最好的助手﹗這裡已有喜劇性的色彩。舞台上的人物,毫不知道別人的動機和計畫。君王不知道哈曼的心裡想除掉末底改,哈曼也不知道君王的心裡想提升末底改。只有讀者能夠品嘗精到的反諷和懸疑的滋味。兩個之中,那一個先說,並使對方的幻想破滅?

國王說了(6節),撐住這有趣的誤會。他說的『王所喜悅尊榮的人』令這自負的哈曼相信,這正是他自己。(他在6節裡的話,很可以完全用啞劇的手勢表明﹗)在這錯覺下,幻想所及,他為自己圖謀,提出難以置信的酬報。哈曼,在其盲目狀態下,猛抓時機,表面上似乎不為自己。任何人提出這樣的建議,都會引起國王的懷疑。穿上王的朝服,騎上王的御馬,等于是另一位君王。(戴冠的御馬,附帶的說,在浮雕上可以知道,是另一種國王的徽號。)如果薛西斯在哈曼身上,看穿這一定是另外一個反對他名字的黑色記號,在曝露他罪行的時候,必會回想起來的。國王毫無疑慮,還把這一切榮耀,都堆在末底改身上。

哈曼不顧一切、充滿希望所說的一段話,在故事中產生最喜劇化的時刻;雖然對覬覦王位者自己而言,純粹是悲劇。國王提名末底改接受尊榮,對哈曼完全卻脆弱的自信,是沉重的一擊。這打擊具有莫大的破壞性,因為這尊榮是他一手策畫的,極盡炫耀之能事。現在他受委派,『凡你所說的,一樣不可缺。』他自己成為向憎恨的敵人傳達國王美意的人。毫不希奇,這一位向來口若懸河的哈曼現在變得啞然。他嚇得發楞。我們可以想象,他怎樣從麻木震蕩中漸漸轉為慘痛的恥辱和內心的自責。

我們已經講過哈曼是箴言所說的愚人。他的命運又令我們想起另外的義者遭災難,惡者興旺。這是詩篇作者哀歌的主題(詩七十三篇),在他看來,在世上無辜者似乎常常受苦,惡人享受肥美(4節以下,13-14)。詩人的結論︰外面的現象欺騙了他,惡人實在的情況,所處的危險令人震驚,並萬分可怕(17-20節)。哈曼似乎得到了在波斯帝國裡所能得到的一切。我們還注意到他的優勢──甚至他所有的一切似乎無可比擬──都不能令他滿足(『雖有這一切,也與我無益』,五13)。現在已經很清楚,他永遠不能有力量傾倒末底改和猶太人,因為未經上帝統治的手許可。

以斯帖記的作者顯明在上帝的手下,諸事至終導致公正。正如箴言所說,『愚昧人得尊榮,都不相宜』(箴廿六1),那么哈曼所得的尊榮,必不久長。正是如此,末底改從麻衣灰塵中升起,哈曼自高位下降(12節)。這世界任何時候都充滿了詩篇作者所憎惡的『哈曼』,他們似乎仍然安享尊榮。詩篇七十三篇及哈曼自己的遭遇,教導基督徒,不要發怨言,以為不公正是出于上帝。新約把畫布伸展至永恆,上面可以畫上一幅幅人生的圖畫,一切不義至終得以糾正。

猶太百姓必然亨通,在這階段都在事跡上表現出來,現在由哈曼的妻子細利斯和他的眾朋友,公開表達出來(13節)。希奇的,就是這些人,在不久以前煽動為末底改建立絞刑架(五14)。也許就在哈曼接受了他首次挫敗之際,真理漸露端倪。他們頓悟所說的話,使他郁郁不樂地赴以斯帖第二次的筵席,這是為君王與哈曼設的,而等待他的,至多不過是對他一手設計的堂堂二公尺高的絞刑架一種嘲笑。

在本章裡,又有一件令人奇怪的事,國王賜給末底改尊榮,似乎意識到他是一個猶太人(10節),但這事實在他的記性裡,並未與他判處一切猶太人死刑的事相關連。他是否有意豁免末底改?──或令法令無效?末底改接受尊榮時想甚么?尚未聽到無限緩刑更多的話。作者讓我們猜度。這期間,可以容許我們反思現實不協調的地方,一個猶太人大享極高榮譽之際,其猶太同胞卻遭滅族之禍的命運,因為『容留他們與王無益』(三8)。盡管這裡描述有一點奇怪──基督徒在世界裡處于兩種夾縫中︰由于他們為世界謀福,而受到歡迎與接納(我們想到德蘭修女Mother Teresa);還由于不肯與世界認同、否定世界的標準,而受到猜忌和藐視。不論世界給予怎樣的榮譽,如果他們以上帝子民永遠確定的善為中心,雄心壯志必得以付諸實現,並得到滿足。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