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記第三章

進退維谷(Ⅰ)︰末底改(三1-15)

(一)

哈曼的性格,幾乎令人難以置信,如果不是在歷史上重複無數例子,特別在我們這一世紀,更是驚人。他的出場很是突然。我們第一次聽見他,就已提升至首相的職位(1節)──正是我們在二章廿一至廿三節事件之后,以為末底改或許會提升至這個職位。(我們不知道在末底改事件之后,隔了多久哈曼引起了國王的注意。從第7節,我們知道自一章以后,已經有九年之久了。但是作者並不在乎發生的時日,只注意事件中相互的關系。二21-23的事件與第三章的事件,其中可能隔開好多年了。但是這並沒有減低他們之間的矛盾。在經文中,作者將這兩件事緊接在一起,叫我們不要漏掉這一個要點。)

我們再一次見到國王缺乏真知灼見。如果把哈曼放在不引人注目的位置那倒好。還有,如果猶太人最終勝利的種子已經撒下,反對他們的意識──作為極度忠于上帝的人──必會出現。(注意王的臣仆,推波助瀾,要引起沖突,想看一下誰的勢力大,4節。)猶太人的景況,頃刻急轉直下。哈曼職位的躍升,立刻發生了末底改所懼怕的沖突。每一個人都要向哈曼跪拜;末底改卻辦不到(2節)。

末底改不向哈曼跪拜,只能歸因于他是一個猶太人,要保守猶太人的規矩。真的──現在他全盤招供──那似乎是不智之舉,他們打聽多少,他就告訴他們多少(4節下)。我們不太清楚為甚么猶太人的規矩禁止向高官跪拜。常有人指出猶太人(或以色列人)也有向人跪拜的(參閱撒上廿四8)。其理由可能是因為哈曼是亞甲人(1節)。他們是亞瑪力王亞甲的后人。亞瑪力人是在以色列民最古老及最不友善的敵人之列(出十七8以下)。亞甲自己在撒母耳命掃羅王消滅亞瑪力人之后,死在撒母耳的手裡(撒上十五32-33)。于是末底改的舉動可能是因為作為一個猶太人,拒絕向一個古代的敵人下拜。不論怎樣,其要點是他認為向哈曼下拜,不合猶太人的規矩,失去了忠于猶太的心。這樣一來,末底改與但以理處于相同的地位,聖旨下來,禁止敬拜上帝(但六10);末底改必須不顧一切,表示忠于他列祖的上帝,和當代自己的百姓。

進退維谷(Ⅰ)︰最后的解決?(三1-15)(續)

(二)

哈曼大怒的反應,並沒有甚么原則根據,純粹出于以為自己的尊榮喪失,傷害他的自尊。或許過去兩個人之間已有敵意。哈曼知道對方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對手。他沒有采取直攻的方式,卻選擇了更狡猾的方法,更不擇手段,傷害更多無辜的人。

倚賴掣簽(7節)(是決定去見國王的時間,抑或是執行其計謀的時間,不十分清楚),也許他要向王提出控告(8節)。這就把真假混淆,令人難辨了。其內容之殘忍,尤其是其新穎的恐怖手法,令人毛骨悚然。大約可分四部分︰

第一,有一民族(哈曼沒有指出)散居在國內各處──這句話沒有說錯。第二,他們的律法和其他人民的律法不一樣──這半真半假的話很狡猾。這裡指的是猶太的妥拉(Torah或摩西五經Pentateuch),他們的確擁有律法,以前如此,現在亦然,把猶太人從列國中分別出來。此外,若正確地了解,並隨之而行,這些律法是指引列國朝向上帝的。哈曼卻歪曲這真理,反對猶太人,引起國王懷疑猶太人的忠心。第三,他從第二點推理說他們不服從國王的律法──簡直一派胡言。我們作為讀者,從末底改保護國王的福利安全,已經知道事情是如此這般。國王卻未能把七零八碎的片斷湊合起來,得以對哈曼的話,作出正確的批判;哈曼豈不是成了國王的寵兒?從哈曼精心設計的基礎上,他的謊言說得天花亂墜。第四,可怕的結論──充滿了血腥氣味,容忍這樣的民族,于王並無益處。

這攻擊,運用了高明的宣傳術。哈曼以不合真理的三個計謀,勸服了國王︰他是首相的最合適人選,盡管我們知道末底改才是;猶太人必須毀滅,盡管我們知道王后自己就是猶太人;猶太人對國王無益,盡管我們知道事實正好相反。他的謊言說服了這笨拙輕信、大權在握的君王。每個少數社體,有其自己的文化特性,很容易受到這樣的攻擊。對現代的基督徒來說,可能意味他們從未能說服他們當代世俗裡的人,相信他們是『講理』負責任的人,可能要忍受一種不公平的恥辱,如冒一種職業上的險,或寧可冒公開承認自己身分的險。我們必須記得猶太人目前所處的危險,是出于末底改的解釋,其所以沒有照 去做的原因,因為他遵守猶太人的規矩。他為基督徒立了一個榜樣,我們應當在眾人前承認我們是基督徒,並且所行的合乎基督徒的身分,愿意承擔一切后果。

(三)

國王被說服了。哈曼為 消滅猶太人,提出巨額的捐款(9節)來換取國王的允準,那筆款子為王所婉拒(11節,『這銀子仍賜給你』,實際上意思是︰『你留 罷﹗』)。而哈曼可以隨意對待他們。

本章余下部分描述諭旨的傳播。全國的組織機構又發動起來。郵遞部門好象美國西部,采用馬匹。驛站廿四小時開放,便于長途快遞。它們只為國家服務︰其決心反映在其口號裡『郵遞必須暢通』;其所承擔的命令,不論何處,都當作極為重要的事件。十二節說明全國各地,無遠弗屆。我們可以想象,如參巴拉和基善這一類的人,在這時勢下何等高興。這信息也向猶太人揭曉;無他,就是完全消滅(13節上)。這殘酷的諭旨,加上了執行的日期,更是令人毛骨悚然(13節下)。

在此,哈曼已到了波浪的頂 。但是他卻犯了致命的錯誤。不像末底改,他所倚靠的是『君王』(詩一四六3),他有可能會改變。在他信靠薛西斯的背后,他又相信命運,主宰 一切事跡;因此他掣簽,作出決定(7節)。哈曼並非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的一人,相信世上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在玩弄 人類的計畫和能力。在這裡,某一方面來說,他認識到一些道理(是以斯帖記作者所關注想要指出給人知道的)。但是只知道萬事幕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非人們所能控製;與不信盲目的命運,只相信一位有位格和慈愛的上帝,兩者之間,有天淵之別。

(四)

很是重要的,這諭旨沒有得到大眾的歡迎。國王和哈曼可以坐下飲酒(試想以后希律和彼拉多之間不義的聯盟,將權柄操在憎惡真理者的手中︰路廿三1-12,特別12節)。但是書珊一片混亂(15節)。百姓對事件真相,比國王更加清楚。他們知道在末底改和哈曼之間,作怎樣的選擇。哈曼在波斯躍登高位,不但對于王后不利,也是對于波斯舉國上下不利。末底改作為一個負責的公民,采取積極的行動,是正確無誤的。這樣采取行動與『倚靠君王』有很大分別。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