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記第二章

發生了一件驚奇的事(二1-23)

(一)

以斯帖的故事,有一點像現代小說或電影的情節,讀者或觀眾慢慢被引入其中角色。他們起初似乎各不相干,但是他們的生活至終編入複雜的關系之中。第一章的一場,其事跡可以向多方面開展。其實際的過程,已由兩種巧合的情況決定了。

開始的場景(1-4節)很自然地緊接 瓦實提的失寵。君王的臣仆密切注意,想出新的主意,取悅君王。建議舉辦選美,得勝者立為后──君王為唯一的裁判。臣仆聰明地推動一樁重要的事務,同時也迎合了眾所周知君王愛好美女的心理。(這種心理不只在第一章裡見到,也可以從聖經以外的歷史資料証實。)

接 是第一種巧合的情況(5節以下)。當時湊巧有一位名叫末底改的猶太人,與堂妹以斯帖(他已收為義女)住在書珊。他們之所以住在那裡,因為一世紀以前,末底改的曾祖基士,是被擄到巴比倫去的猶太人之一。這家族顯然在以后遷移到書珊。以斯帖長得非常美,年齡也適合參加盛大的皇家選美。(參加選美推斷是強迫性的。)

作者在其人物描繪中,雖然說得不多,但是已盡力繪出以斯帖的端莊謙遜。這猶太女子不但能令君王喜悅,也能使一個認為對女子沒有興趣的太監喜悅(9節)。輪到她去見君王的時候(15節),除了見王上必須的服裝以外,沒有甚么盛裝異服,也婉辭各種美容的玩意兒(13節)。故事裡也沒有說到,以斯帖心中是否想做王后。對于一個謹守的猶太女子來說,很少有此期望,她的堂兄也是這樣,因為猶太人以為與外邦人結婚,為一件可怕的事(參照拉九至十章。嚴守律法的猶太人,在書珊和在耶路撒冷是一樣的。)但我們的作者沒有以此為問題。他更關心的是事情怎樣發展,能使帝國中的猶太人,脫離敵人的手。以斯帖品質這樣美好,盡管她自己不情愿,終必成為王后。她就這樣進入了王的圈子裡(注意17-18節中,用『王』字的次數)。在這裡如第一章一般,大擺筵席(18節)。惟這次是為以斯帖擺的筵席。這只是以斯帖身分的暗示,她在波斯已產生的影響力。

(二)

第二種巧合的情況與廿一至廿三節有關。自以斯帖入女院以后,末底改時常在王宮左右徘徊(11節)。廿一節,我們看見他坐在朝門口。從這地點看,末底改可能已經得到了一官半職。作者只讓我們猜測,這對事件發展,無關宏旨。我們甚至也不知道,末底改早已經常坐在朝門口,抑或是只是自以斯帖進入女院后才開始坐在那裡。由于這地點與『女院』不同(11節),因此前者的情況較為可能。

不論怎樣,末底改在這裡獲得不利于王的消息。他透過以斯帖,有助于救王一命。薛西斯可以說『欠了他一命』。在第二章的結尾,在哈曼尚未出現以前,有兩個主要的因素,至終有利于猶太人︰以斯帖為后;末底改,並非因 皇親國戚的關系,蒙國王寵愛。

(三)

甚至以斯帖開始得到了王后地位和權利,已撒下了和他前任王后一樣面臨兩難困境的種子。瓦實提,純粹卷入她個人尊嚴的利益沖突;以斯帖,則卷入作為一個猶太女子的身分認同。這重要因素,經末底改指點,不把籍貫告訴人(10,20節)。她有兩種 忠──一、作為一個猶太人對猶太民族的 忠;二、忠于她的丈夫。至少在她丈夫眼中,這是絕對的。因為她是他的妻子和公民。為 避免二者之間的沖突,末底改小心處理,勸告她不要把籍貫告訴人。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很可以猜想,如果新后對于她是猶太人的身分,開放一些,國王或許不會準許在第三章發生的哈曼滅族大計。這保密行動原想保護以斯帖,結果適得其反。甚至也出乎末底改預料之外,他在這些隱密的事當中並非具有洞見。並非他出的每張牌都正確,由他決定命運。

(四)

承認為猶太人這件事,稍為進一步討論。它暗指王上會找出,忠于這身分,是否與他的利益水火不相容。作者刻意指出,忠于這身分,與盡好公民的職責,無需沖突。末底改為王上所做的,証明了在帝國中,作個猶太人,並沒有顛覆的野心。很有趣的一件事,作為波斯人的瓦實提(更不用提辟探和提列了﹗)被視為對波斯良好的秩序造成威脅,作為猶太人的末底改倒反而支持它。同樣的,眾百姓因以斯帖躍登后位而得厚賜(18節下)。

雖然我們不一定認同古代近東的極權君主製度,仍可以看到這段經文對所有以宗教信仰為最終依歸、卻得接受政治管治的人,有一定的意義,不論他們屬何年代。在不同領域委身宗教是可能的。當今那些在政治過程中否定任何基督教利益的人,不但對末底改的故事不會有甚么感動,而且對約瑟及但以理的故事,也必無動于衷。利益沖突會產生,而且必然頻密。但是我們每一個人,在沖突當前時,當聽從先知耶利米奉上帝的名,向巴比倫被擄的猶太人發出的勸告,『你們要為那些我放逐你們去的城市謀福利。』(耶廿九7──現代中文譯本)。承認為猶太人這件事,稍為進一步討論。它暗指王上會找出,忠于這身分,是否與他的利益水火不相容。作者刻意指出,忠于這身分,與盡好公民的職責,無需沖突。末底改為王上所做的,証明了在帝國中,作個猶太人,並沒有顛覆的野心。很有趣的一件事,作為波斯人的瓦實提(更不用提辟探和提列了﹗)被視為對波斯良好的秩序造成威脅,作為猶太人的末底改倒反而支持它。同樣的,眾百姓因以斯帖躍登后位而得厚賜(18節下)。

雖然我們不一定認同古代近東的極權君主製度,仍可以看到這段經文對所有以宗教信仰為最終依歸、卻得接受政治管治的人,有一定的意義,不論他們屬何年代。在不同領域委身宗教是可能的。當今那些在政治過程中否定任何基督教利益的人,不但對末底改的故事不會有甚么感動,而且對約瑟及但以理的故事,也必無動于衷。利益沖突會產生,而且必然頻密。但是我們每一個人,在沖突當前時,當聽從先知耶利米奉上帝的名,向巴比倫被擄的猶太人發出的勸告,『你們要為那些我放逐你們去的城市謀福利。』(耶廿九7──現代中文譯本)。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