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羊群的標記和福分

  只是你們不信,因為你們不是我的羊。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里把他們奪去。我父把羊賜給我,瓷比萬有都大,誰也不能從我父手里把他們奪去。我與父原為一。

  ──約十26-30

  對于一個熱衷于福音的讀者而言,沒有什么會比注意到基督在勸罪人悔改的事上成功率很小更令人驚訝的了。雖然瓷以無可比擬的愛向他們說話,但瓷抱怨,就像我們抱怨一樣:"你們不信。"弟兄姐妹們,看到我們中間信徒寥寥無几,悔改信主的人屈指可數,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但我們不必為此奇怪。
不僅如此,基督越向他們敞開心懷,他們就越恨瓷。他們說:"瓷是被鬼附著,而且瘋了,為什么聽瓷呢"(約十20)?他們把彼此拉開,不去聽瓷。弟兄姐妹們,現在的景況同樣如此。傳道人的講道中越多講基督,他們越忠誠地布道,你們就越會說他們瘋了,被鬼附著了。難道仆人會大過主人,門徒會大過他的主嗎?
更有甚者,基督極力向他們傳講道理,他們卻簡直不能忍受。他們不僅不滿足于不信瓷所說的,而且還用石頭打瓷。于是瓷問:"我從父顯出許多善事給你們看,你們是為哪一件拿石頭打我呢"(第32節)?弟兄姐妹們,如今還是這樣。我們越試圖靠近你們的心靈,越多地將福音帶給你們,若你沒有因它悔改,毫無疑問你們就會越恨我們。若不是因生命的滋味來得生命,就會是死亡的滋味帶你到死亡之中。"如今我將真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嗎"(加四16)?然而弟兄姐妹們,看看基督給瓷羊群的是什么:"我的羊聽我的聲音,他們跟著我。"雖然這世界仇敵遍地,但有安全的羊圈。
讓我們今天來學習兩個問題:一、基督之羊的標記﹔二、基督之羊擁有的福分。
一、基督之羊的標記。
1、他們認識我的聲音,并且他們也跟著我。
弟兄們,你們知道,中東的羊認識牧人的聲音,這是它們的特點。曾經有一個去那兒的旅游者,不相信羊認識牧人的聲音,爭辯說羊定是認得牧人的衣裝。為了証明這個論點,他們交換了衣服。這個人向羊呼喚,但羊一動也沒動﹔當牧人呼喚它們,它們馬上跟他走了。基督和瓷的羊正是這樣:哪怕基督換了裝,信徒仍聽得出瓷的聲音。
他們第一次聽到瓷的聲音是在悔改的時候。你們還記得撒該,他爬上一棵桑樹,也許在想:基督的聲音傳不到我這兒。但基督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路十九5)。牧者的聲音傳到他了,這是撒該第一次聽到牧人的聲音。你們還記得呂底亞,她坐在河邊聚會的希臘婦女當中,聽保羅講道。有人開了她的心門,對她說:"離開舊路。"這也是牧人的聲音。神開啟呂底亞的心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徒十六14)。基督借著保羅的講道對她說話。
其次,所有屬基督的在行路時都聽見瓷的聲音。"你或向左,或向右,必聽見后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三十21)。這是基督的聲音在指揮他們怎樣行。"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瓷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詩廿三1,2)。當世界復雜多變,令人不知所措,基督的羊群聽得見瓷的聲音并跟從瓷。
他們在暗中禱告時聽得見瓷的聲音。馬利亞坐在耶穌的腳前聽瓷的話語。當他們在暗中打開《聖經》時,他們聽見那慈祥的聲音說:"……可以到我這里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我的恩典夠你用的"(林后十二9)。"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賽四十一10)。
在苦惱悲傷時,他們聽得見瓷的聲音--那是牧人的杖的聲音:"這是出于耶和華,愿瓷憑自己的意旨而行"(撒上三18)。
在死亡來臨的時候,不信基督的人除了飛速而來的震怒,聽不見其他﹔羊卻聽見瓷的慈聲柔語。當他們行過死蔭的幽谷時,他們聽見:"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你趟過江河,水必不漫過你"(賽四十三2)。"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賽四十一10)﹔"我必救贖他們脫離陰間,救贖他們脫離死亡。死亡啊,你的災害在哪里呢?陰間哪,你的毀滅在哪里呢"(何十三14)?
弟兄姐妹啊,你聽見基督的聲音了嗎?那些不信基督的人聽見的是錢幣嘩嘩作響或享樂的喧嘩。你會聽見一個陌生女人的聲音說:"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箴九17)。但你聽不見基督的聲音,聽不見瓷說:"到我這里來,我就使你得安息"(太十一28)。你捂住你的耳朵,你不相信,因為你不是瓷的羊。你們這屬基督的,即使你們在孤獨寂寞中,也能聽見一個激動人心的聲音大聲說:"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十六33)。你們這聽見基督聲音的,要單單愛瓷。
2、"他們也跟著我。"
剛才我們說過,在東方國家,羊會跟隨著牧人。羊跟隨牧人有兩種方式:他們緊盯他,和聽他的聲音。屬基督的也是這樣。在瓷肋旁、手上、腳上的傷痕,在信的人眼里是如此的動人。他們為什么要跟隨瓷呢?
他們跟隨瓷以得到寬恕,他們跟隨瓷才能得到活水源頭。正如羊隨牧人去井邊,或下到山谷,或藏在陰涼的岩石下,屬基督的也是這樣跟隨瓷。
他們每天都跟隨瓷,他們跟隨瓷走遍世界。無論他們作什么,他們都跟隨基督。
他們在背負瓷的十字架中跟隨瓷,他們在世人的辱罵中跟隨瓷。"辱罵傷破了我的心"(詩六十九20)。基督說:"酒徒以我為歌曲"(詩六十九12)。瓷的羊也有同感。
他們在瓷的愛中跟隨瓷。基督愛我們,且將瓷的生命賜給我們。基督的羊也有同樣的愛。若你是屬基督的,你會有同樣的愛。基督為瓷的仇敵受死,若你是屬基督的,你也會愿意如此行。
他們在禱告中跟隨瓷。基督是一個時時禱告的人。瓷經常出去,徹夜祈禱。瓷說:"我專心祈禱"(詩一O九4)。所有跟隨基督的羊也當如此。瓷時時與父交通,他們也如此。
他們在聖潔中跟隨瓷。基督與罪人們是有區別的,瓷與他們本性不同。我們也當如此。若我們屬瓷,我們便不屬世界,正如瓷不屬世界。
你跟隨哪一位?是世界嗎?那你就不是瓷的羊﹔是基督嗎?那你就是瓷羊群中的一只。如果你跟隨瓷,你將跟隨瓷到永生。
二、基督的羊的福分
1、我認識他們。
東方國家的牧人認識他的羊。他記得它們每一個的相貌:我認識我的羊。
基督從萬世以來就認識瓷的羊。我們上個安息日曾講到這個題目。正如瓷所說:"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約八58)。因此瓷認識我們。基督的愛是永遠的,從不曾有過一刻,基督不記得瓷的小羊。
這個世界并不認識他們,這個世界認為他們是披著羊皮的狼。他們對你的新生不以為然,冷笑著說:"等著瞧,看看會發生什么。"教會并不認識他們。記得嗎,當保羅來到耶路撒冷,那里的門徒不相信他也是門徒。亞拿尼亞說:"主啊,我聽見許多人說這人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檷的聖徒"(徒九13)。這樣的事也可能發生在你的身上。他們也許連他們的圈子也不讓你進﹔但主說:"我認識你。"
瓷也知道你的缺乏:"我認識他們。"
2、我賜給他們永生。
你知道牧人常帶領羊群去一口活水井或岩石間噴涌而出的泉水。基督也是這樣。瓷說:"我又賜給他們永生。""我又賜給他們永生",這是什么意思呢?
這意味著每天的寬恕。當女王赦免任何該死的罪犯時,她是饒這個人的命。如果你是屬基督的,則你需要每天的寬恕。如果有什么罪將你和愛你的上帝隔開,你需要求神寬恕這罪。
這意味著屬靈的生命。基督賜的生命從心靈中源源流出。若聖靈離開了心靈,你也就失去了屬靈的生命。大衛說:"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詩五十一11)。弟兄姐妹們,你每天都喝了這活水嗎?它是否在你心里奔流?記住這是基督的禮物:我賜給他們永生。
若你是基督羊群中的一只,朋友啊,你永不至缺乏。
3、他們永不滅亡。
我們知道,牧人經常丟失他的羊。雅各就是這樣,有時他的羊走失﹔大衛也是如此,有時獅子和熊會來銜走羊。但有一位牧人從未失掉任何一只羊。"你所賜給我的人,我已保守了他們,沒有一個失落。""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將他們從我手里奪去。"
基督的羊有許多仇敵:魔鬼如同一只吼叫著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世界像一只張著大嘴的公牛﹔還有舊的天性掙扎著要找回往日的享樂。但你們永不會滅亡。
確實你們會有許多起起落落。許多時候神的子民向瓷哀求,但似乎未蒙垂聽﹔他們時常哭喊:"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我的冤屈神并不查問"(賽四十27)。但神的話是長存的:"我認識他們,他們永不至滅亡。"從來不曾有神的羊滅亡過。的確,是有許多人跌倒,有許多人退步,但他們永不至滅亡。
在座的會有許多人滅亡--那些表面上是瓷的羊的仍會滅亡。但基督的羊永不會滅亡。為什么呢?因為(1)他們是在我的手中﹔(2)他們在我父的手中﹔(3)我與父原為一。
(1)他們在我的手中。我們知道在瓷的手中是安全的。有誰的手會強壯過瓷的?"凡靠著瓷進到父面前的人,瓷都能拯救到底"(來七25)。"他們永不至滅亡,沒有人能將他們從我的手中奪走。"
(2)他們在我父的手中。我父把羊賜給我",瓷說,我將這些羊交在你的手中。父將他們吸引到瓷的面前,基督接受了他們,兩雙手一起穩穩地托住了羊,一雙在另一雙的下面。如果你從一雙手中掉了出來,正好就落在另一雙手上。
(3)我與父原為一。本質上同一,能力上同一,目標上同一,愛完全同一。如果一只手往這個方向領,另一只手往另一個方向拉,那我們就會不知所措。但父與子往同一方向引領。你是屬基督的嗎?那你就永不會滅亡。但我說過我相信在座的有些會滅亡。我有次說過,若坐在你們中間的有一個將要滅亡,你們都應聚在他周圍,為他可怕的未來痛哭。我相信有許多坐在教堂里的會滅亡。但若你在基督的手中,你也在父的手中,瓷與父原為一。阿門。
1842年9月25日,安息日上午

(Translated from "A Basket of Fragments" with permission from Christian Focus Publications">

(Translated from "A Basket of Fragments" with permission from Christian Focus Publications,Fearn,Scotland.)

��